粉刷柵欄、整治院落、硬化道路的勞動場面隨處可見,電鉆聲、油鋸聲、挖掘機轟鳴聲不絕于耳。近日,筆者走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庫都爾林業局巖山林場,感受到“十個全覆蓋”工程攻堅戰全力沖刺的濃濃氛圍。
巖山林場本著合理節儉、實用美觀、不留死角的原則,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廣大干部職工冒風雨、戰酷暑,加班加點堅守在崗位上,齊心協力建設美麗新家園。
50歲的李生華是巖山林場快速撲火隊隊員,每天早上七點,他都騎著一輛三輪摩托車來到林場運送木板。筆者見到李生華時,他正和同事加工木料,將摞好的木板一端削成三角形,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個個標準的板杖子在他們手中成形。為了節約用材,減少浪費,李生華將木板分門別類擺放好,做到心中有數,每次拿料時都精打細算。臨走前,他一邊用繩子把長木板固定在車上,一邊說:“現在正是施工高峰期,路上車多得綁結實點,安全第一嘛。”
李生華的三輪車穩穩地行駛在新修的水泥路上,放眼望去,兩側的木柵欄整齊劃一,呵護著盛滿綠色的院落。百姓在田地里勞作,職工為柵欄“美容”,一個充滿田園氣息的標準化林場躍然眼前。李生華看著自己和隊友的勞動成果,黝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當天,巖山林場有兩組人員在夾板杖子,李生華剛送完這一趟,手機就響了起來。“需要多少木板?4米的來4塊,2米的要20多塊,好的,我馬上送過去。”李生華立刻調轉車頭返回林場,繼續為另一組運送木板。
從聊天中得知,李生華騎的是自家用的三輪摩托車,一天跑多少個來回連他也記不清,累了他就聽聽歌解解乏。烈日炎炎下,他不停歇地忙著手中的活,為夾杖子的隊友搭把手,來不及擦掉額頭上浸滿的汗珠。
“趁著天好能多干點活,我們一邊拆一邊建,把舊倉房、圈舍和舊杖子拆掉,重新建新的,居民院里的雜物也得清理,活多但每天過得也充實。現在時間緊,任務重,哪有需要就去哪。”李生華語氣堅定。
巖山林場工會主席張家安在一旁補充說,別看李生華這一組人都又瘦又小的,干起活來都有模有樣,這里每一塊木板上都留有他們的手印。(陳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