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烏丹”,蒙古語意思是多柳樹的地方。烏丹河谷,不僅柳樹多,山坡上的松樹也是長得密密匝匝,經大雪覆蓋后林子里更是密不透風。此時,內蒙古大興安嶺綽源林業局森調隊的36名干部職工正奮戰在這條烏丹河溝系里,從事森林撫育生產任務,以改善這片天然林的生長環境。
記者來到撫育現地,森調隊副隊長田柏郁正帶領職工進行疏伐。
“我們于12月11日到烏丹河溝系,對207、210林班進行疏伐,已經完成了85%,爭取元月到來前完成生產任務……”田副隊長對生產進度胸有成竹。
今年冬季,綽源林業局森調隊承擔了烏丹河溝系內207、210林班共計2800畝的疏伐任務。由于今冬雪大簡易路被封堵無法行車,他們就自己用鏟車破雪,開出13公里長的道路,直至烏丹河瞭望塔路的交匯處,使去往撫育林班的簡易路暢通。
因為撫育地點沒有水源,距離局址不算太遠,又考慮到一些森調隊員因常年駐扎在山上從事森調工作患有腰疾、腿疾等病痛,他們決定每天跑通勤清林,晚上可以回到家好好休息。為此,他們每天早晨7點30分準時出發,晚上6點才能返回,朝至夕歸、披星戴月、風雪無阻。因路況坡度大,地段多處鼓起了大冰包,35公里的距離防火運兵大篷車要行駛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一路顛簸,一路風寒。
采訪攝制組對他們疏伐作業進行了全面拍攝。一組的李殿旭手持油鋸把倒木利落地截成數段,袁浦榮、于慶庫緊跟其后把木段和枝椏摞到了一起,不遠處郭保森、李擎宇、許震虎的油鋸噠噠噠響的不停,已經趕在了前頭。記者注意到他們在疏伐過程中,每人都像小學生似得背著背包趟著齊膝的雪負重前行。李殿旭告訴記者:“每次上山鉆林子搞森林調查設計離不開裝有測量工具的背包,現在在林中進行森林疏伐依然離不開背包,里面裝有中午吃的干糧和水,還有修理油鋸用的各種工具,每個人的包都得有10多斤重。”
中午時刻,大家聚到一起燃起了篝火,圍在一起邊取暖邊從背包里拿出饅頭插在枝椏上烤了起來。這情景不禁讓人產生溫暖和敬意——小小背包不僅背著一份給養,更是肩負著森調人對生態建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包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