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加快實現網絡功能與組織功能的深度融合勢在必行,需要我們深入一線,走進基層支部,挖掘林區基層黨建工作亮點,尋找互聯網與黨建工作的切入點,創新“互聯網+支部”的發展新模式。
一、“互聯網+支部”建設的背景
為了使互聯網服務于基層黨組織建設,幫助林區做好“互聯網+支部”的各項建設工作,管理局黨委與北京天合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建了“林區黨建”App平臺,使從嚴治黨從“關鍵少數”向基層不斷延伸,不斷加快傳統執政要素與“云”“網”“端”緊密結合,研發“互聯網+支部”載體,形成覆蓋林區1424個黨支部和2.6萬名黨員的手機客戶端專業化黨建平臺,使支部政治教育功能、橋梁紐帶功能、民主監督功能、總結提煉功能和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經過不斷地實踐和調研,“林區黨建”App現已完成全面升級,新版App強化了學習、服務、監督、互動等方面的功能設置,加快了林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步伐,更加貼合黨支部日常管理工作,成為黨員了解黨建動態、參與組織生活、展示自我形象、實現自我管理和領導干部了解支部動態、教育管理黨員的重要窗口。尤其是“理論導航”、“三會一課”、“書記信箱”、“通知公告”、“組織生活”、“支部動態”、“互動學習”等個性化服務欄目,為林區黨員職工提供了精細化的服務。通過“互聯網+支部”平臺,實現了從黨委到黨支部,黨支部到黨員的自主化、動態化、智能化、綜合化管理。
二、“互聯網+支部”建設的挑戰
“林區黨建”App平臺在林區推廣運行過程中,得到了林區黨員群眾的好評,給基層支部建設提供了科學化、規范化、實用化、智能化的管理互動平臺。但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還發現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互聯網黨建意識上的挑戰。部分黨員互聯網意識淡薄,缺乏對網絡黨建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表現在:一是林區職工年齡普遍偏大,不具備互聯網使用技能,很難在思想上去轉變他們的思維模式,甚至 對網絡有抵觸情緒;二是文化水平差異較大、部分老黨員對新事物認知程度較低;三是部分職工群眾長期奔波在生產一線,對網絡不熟悉,在執行和操作上出現很多的短板,這也是在推廣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四是部分支部以“工學矛盾”為理由不組織學習,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對林區黨員的深刻影響,特別是對林區黨員意識形態的影響。
(二)平臺內容創新性的挑戰。目前,“林區黨建”App以上級要求下載上線為主,內容不夠吸引人,新聞報道多,創新型黨建內容少,缺乏針對基層黨建工作特點的獨創性內容。沒有充分發揮林區網絡黨建傳播、制造話語權的作用,以“二傳手”形式復制其他網站的理論成果,降低了平臺的創新性和黨員的閱讀熱情。調研中很多黨員提出平臺內容相對枯燥,在形式上不接地氣,缺乏生動性、多樣性和吸引性,存在就黨建抓黨建的問題,與黨員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結合不緊密,容易形成黨員不愛看、不愛用、“自彈自唱”的尷尬局面。
(三)平臺輿論監督上的挑戰。在調研過程中,部分黨員提出把網絡黨建范圍擴大,讓更多的預備黨員、積極分子、普通職工參與到“互聯網+支部”建設平臺中來,但這也給“林區黨建”App的層級管理和言論監督增添了困難。隨著平臺的運行,人員不斷加入,平臺上的數據積累越來越多,內容呈現多樣化,黨員群眾的意識形態也在不斷受到影響。
(四)“懂黨懂網”人才隊伍建設上的挑戰。“互聯網+支部”建設離不開一大批“既懂黨又懂網”的復合型人才,但受林區黨員年齡結構、業務技能、專業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多數黨員僅限于基礎的網絡操作,不具備運用“互聯網+”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不具備運用互聯網抓黨建的能力。各林業局的平臺運營人員只有兩到三名,有的林業局甚至只有一名,并且都是身兼數職,不能專門研究“互聯網+支部”建設,為平臺建設運營帶來很多不便。
三、“互聯網+支部”建設的思考
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尋找互聯網與支部工作的融合點,把握好互聯網的特性,強化支部六大功能,使“互聯網+支部”成為林區黨建工作的一種模式創新,讓互聯網服務于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發揮互聯網“智能”優勢,強化支部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快速、廣泛的優勢,加強林區廣大黨員思想政治建設和黨性教育;通過“林區黨建”App平臺,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
(二)發揮互聯網“互聯互通”特性,強化支部的橋梁紐帶功能。通過“林區黨建”App平臺,“互動”、“心得”、“興趣群”等功能,發布工會、共青團的各項活動,開展職工群眾教育娛樂活動,讓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發揮支部管理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作用,推動支部、黨員、群眾之間的關系。
(三)發揮互聯網“陽光”特性,強化支部的民主監督功能。通過網上“組織生活”功能,領導干部可詳細了解基層黨組織的“三會一課”開展情況,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通過開通網上“監督信箱”,加強基層黨員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力度,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通過網上“積分制”的功能,領導干部之間、基層黨員之間都可相互了解其工作完成情況和“兩學一做”學習情況,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
(四)利用互聯網“信息整合”特性,強化支部的總結提煉功能。一是通過App新聞資訊模塊,各局發表深化改革重要經驗,匯聚成為林區寶貴的理論財富;二是通過App學習心得功能,收集廣大黨員思想觀點、生活規律和智慧技能,特別是總結支部帶領黨員,黨員帶領群眾的執政規律;三是通過黨員的深度交流,收集黨員互相討論的論點、論據,形成總結報告。
(五)利用互聯網“廣泛參與”特性,強化支部的服務功能。通過開通網上信訪信息系統等方式,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及時在網上辦理信訪事項;通過網絡傳播分享黨員創業經驗、全國林區改革發展辦法等,引導群眾發展森林旅游、種苗綠化、特色種養殖、林特產品采集加工、森林碳匯等產業,促進職工轉崗增收,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六)利用互聯網“高效便捷”特性,強化支部的學習功能。利用“林區黨建”App的快速傳播功能,黨員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國家提出的最新政策方針、指導思想、理論觀點等;通過“林區黨建”App將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各支部書記每天在線上提醒黨員學習,黨員能隨時隨地進行理論學習,可以在平臺上發表學習的心得,豐富理論知識,提升理論水平。同時,結合考試測評、積分排名等功能,直觀了解黨員學習情況,提高了黨員的學習積極性、針對性和互動性。(肖廷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