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朱高華
2018-05-07
1813 ■ 本網記者 劉洪林 龔昌豐 古里林場、伊斯哈氣林場,一河之隔,這條河就是多布庫爾河。
東岸的古里林場共16人,生態功能區面積36578公頃;西岸的伊斯哈氣林場共23人,生態功能區面積68473公頃。鄂倫春自治旗四個鄂倫春獵民鄉鎮之一的古里鄉,也位于這里。
“人少、責任區大”是這兩個林場的共性。在古里林場主任張學文的辦公室內,懸掛著林場的林相圖,上面分布著寫有姓名的綠色標牌,格外醒目。除了林場班子成員,每名職工都有責任區。伊斯哈氣林場也是如此。
“人少,巡護半徑大,道路好時把責任區巡護一遍至少10天。”張學文說,冬天還好,開車出去巡護,發現腳印再下車跟蹤檢查,而春天冰雪融化、夏天雨水大時,開車出去不僅費油,還費車,巡護一兩遍就得大修一次,多數時間只能選擇騎摩托車巡護,還得兩個人一組,要不摩托車陷入泥水里,一個人拉不出來。
怎么把火源管住?怎么做到巡護到位?怎么才能不發生林政案件?這是古里林場和伊斯哈氣林場上下一直在探索實踐的工作。
根據人少、地多的實際,兩個林場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重點地段、時段,合理擺布現有人員。在主要交通路口、農牧業點集中的區域,設立遠山外站,安排人員職守。尤其是進入防火期,各檢查站開始放桿設卡,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檢查,在春耕和秋收季節等重點時段,還會安排“跟班”檢查、死看死守。
在張學文看來,只有把人管住,才能把火管住,但人也是最難管的。在古里林場,分布著大楊樹地區有名的40里大甸子,如今,這里存在著大面積的農田和草場,農戶和羊倌也自然成為防火檢查的重點人群。按照大楊樹林業局統一安排,林場每年都會與農牧業點簽訂防火責任狀。而在這兩個林場,防火緊要期時,林場工作人員往往會住在農牧點和農戶家中,全天候檢查監督。
雖然人少,責任區大,但令伊斯哈氣林場主任白良真欣慰的是,對于生態保護,林業與地方正表現出“并駕齊驅”的態勢,這得益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普及。
“鄂倫春族對森林有感情,對樹木、河流有保護意識。”在伊斯哈氣林場工作3年,白良真對這里的風土人情深有感觸。白良真說,近幾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地方政府也在生態保護體制、機制上發生了很多新變化,助推了當地的生態保護建設工作。
伊斯哈氣林場,是大楊樹林業局生態功能區面積第二的林場,區域內以鄂倫春族為主。
在林場基層一線,最大的變化就是,今年,林場生態功能區來了生態護林員。而在大楊樹林業局與鄂倫春自治旗層面,針對森林防火、林地管理等工作,聯合制定了多項舉措。“上層的聯合推動,讓林場在管理上節省了很多精力。”白良真說。
如今,已進入防火緊要期,兩個林場全體人員集中食宿,除了全力完成森林防火、森林管護、林政管理等工作外,還把目標聚焦到林地聯合上,力所能及地為地方鄉鎮、村屯聯防隊員提供裝備、機具等,通過更加廣泛的宣傳教育,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地生根,讓多布庫爾河兩岸的生態更好、綠意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