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朱高華
2018-05-07
1891——來自綽爾林業局的報道之二
■ 本網走基層融媒體報道組記者凌鶴聞 王淑坤 通訊員 李浩 在這里,停下腳步,跟隨心跳的節奏,看朝霞如何變幻,聽風兒真情告白,任思緒任意翱翔,將心境與美景相融,盡情享受“慢生活”。
自2015年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來,綽爾林業局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接連獲得“綽爾大峽谷國家級森林公園”“綽爾雅多羅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中國森林氧吧”“中國慢生活休閑小鎮”“中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 6張國家級旅游金名片,并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森林步道。2017年年底,綽爾又獲評為“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區”,讓小鎮的名片更加靚麗。
早在2010年,綽爾林業局就以“綠色”為主題,強化規劃引領,樹立精品意識,通過大規模開展綠化造林、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狠抓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使林業局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在停伐后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的綠色轉型之路,綽爾林業局依托自然稟賦,加大了生態景區開發建設力度,將旅游業打造成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逐步形成了“一座山、兩個園、三種文化、四大景區、五個旅游集散地、六大旅游骨干支線”的旅游發展思路。
興安云頂度假景區、興安大峽谷景區、森林溫泉小鎮景區、古扎線天然石峰景區、玉溪公園景區、金色河灣景區和興安天路組成的“六景一路”生態核心旅游區,以其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
隨著人們旅游需求的提升,“森林康養”作為一種依托森林資源開發利用,融入森林游憩、休閑、度假、療養、保健、運動、養老等健康服務功能的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成為了一種國際“潮流”。綽爾林業局進一步搶抓市場機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森林康養”這股國際“潮流”引入綽爾的茫茫林海。
隨著2017年底綽爾“綽爾大峽谷國家級森林公園”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今年1月,綽爾林業局積極與中關村綠色碳匯研究院、中關村綠色發展新型智庫進行溝通,邀請從事林業碳匯、森林療養等方面的國際國內最具權威知名的6位專家、教授到綽爾林業局進行授課,為林業局200余名干部職工進行了林業碳匯交易與森林療養基礎培訓,讓廣大職工進一步樹立起綠色發展意識。
文化與旅游產業相輔相成,近年來,綽爾林業局傾力挖掘錫伯族文化、鄂溫克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三種文化”內涵,努力提升綽爾旅游知名度。
時光追溯到兩千多年前,鮮卑先人從大興安嶺嘎仙洞遷移到呼倫貝爾呼倫湖時,把原駐地在綽爾河流域下游的一支部落既錫伯族先祖留下來守護故土,日后,在這里以漁獵為生千年的錫伯族后代于乾隆年間移居新疆……
2017年9月,在綽爾林業局錫伯族歷史文化論證會上,由國內著名錫伯族研究學者組成的專家組根據史料記載和實地考察結果,確認綽爾林區為錫伯族原住地。
這一認證結果破解了錫伯族原住地是否在綽爾林區的重大歷史問題,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呼倫貝爾市、內蒙古自治區挖掘到一個新的民族文化元素,錫伯族文化依托綽爾河和伊敏河流域傳承傳播,賦予了綽爾旅游多元的文化內涵。
依托“錫伯族原住地”的歷史認證,古營河林場日臻完善錫伯族風格的建筑,進行錫伯族“民俗特色村”建設,貝倫舞、瑞獸傳說……一個個獨特的錫伯元素讓古營河林場盡顯民族風情。
綽爾河如一條閃閃發光的銀帶,將古營河、一支溝、敖尼爾3個林場串聯起來,如珍珠項鏈一般鑲嵌在翠色林海之中,這恍如隔世的人間秘境正等待著旅行者前來領略它獨特的風韻。
塔爾氣鎮區、古營河“森林人家”、一支溝溫泉養生區、敖尼爾休閑度假區組成了面積734.4公頃的綽爾慢生活休閑小鎮,鎮區內白墻黛瓦、干凈整潔,處處帶給人們安靜愜意的氣息。
如今,在綽爾,一個“山、水、田、林、城”為一體,集聚吃、住、游、休閑、康養功能的業態已經形成,漁牧、林農、民族、民俗文化讓這里的生活體驗五彩繽紛。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綽爾林業局轉型發展的思路更加明晰:
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成為金山銀山,生態與產業齊頭共進,既要保護好生態,又要保障好民生,推進構建內蒙古大興安嶺“1+N”發展體系,以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戰略推動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