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碳匯路
———綽爾森工公司碳匯產業發展紀實
■本報走基層融媒體報道組記者 趙佳佳 張春艷 包文君 朱容頡 見習記者 張玎 通訊員 李春芳 何康紅
2017年12月18日,綽爾森工公司國際核證碳減排標準林業碳匯項目首批碳匯減排量在浙江杭州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完成交易40萬元,開創了自治區、林區林業碳匯交易的先河。
2018年1月18日,綽爾森工公司與浙江華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舉行第二次銷售儀式。至此,綽爾碳匯交易額突破百萬元,真正將“碳庫”變為“錢庫”。
2021年4月8日,綽爾森工公司林業碳匯26萬噸(VCS)項目減排量掛牌競價交易成功,標志著綽爾林區切實將林業碳匯轉化為生態產品,實現生態產品貨幣化,由“賣木頭”到“賣指標”的深刻變革。
2017年至2021年,綽爾森工公司用時4年實現3單碳匯交易,這是森工集團在探索綠色高質量發展中的成功縮影,其背后也詮釋著綽爾森工公司在改革轉型中勇立潮頭的生動實踐。
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誰能想到,空氣能賣錢。”綽爾森工公司退休老干部王文不禁一次次感嘆道。
王文口中說的“空氣”,并非是真的空氣。而是通過樹木逐年生長,增長越來多的蓄積量,把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把它固定在樹木、植物或者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稱為林業碳匯。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生態系統里,最重要的一種碳匯就是森林碳匯,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空氣賣錢”的說法,實則是可監測、可核查、可認證的一個過程,即林業碳匯交易。
作為碳排放權交易中一種重要補充機制,林業碳匯交易能夠有效推進生態補償制度建設,在“誰排放,誰補償;誰固碳,誰受益”的原則下,是推進生態補償市場化,生態產品貨幣化的有效途徑。
為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2014年,森工集團大膽嘗試,通過前期對國內碳匯管理公司及碳匯市場的考查,啟動了林業碳匯開發工作,并成立森工集團林業碳匯項目領導小組,并把包括綽爾森工公司在內的7個公司作為碳匯項目試點單位。由此,碳匯產業發展路在林區大刀闊斧展開了。
怎么干?如何才能干好?綽爾森工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及相關科室負責人主動學習林業碳匯知識,研究林業碳匯項目前期考察及項目詳情,召開了一次具有重要影響和深遠意義的黨政聯席會議。
“我同意!”“林業碳匯項目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上升,對于促進生態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發展前景廣闊,我同意!”“這是好事兒,我也同意!”大家紛紛表態。
會議最終確定:公司獨立投資100萬元,掌握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權與經營權,并享有本項目的全部收益。
綽爾森工公司森林資源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碳匯辦主任于世平告訴記者,會上,不是沒有人提出反對和擔憂的“聲音”,但為了謀求一條改革發展的新出路就必須敢闖敢拼,勇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生產作業技能單一的務林人必須超前謀劃,選擇從未涉及的碳匯產業,且林區沒有任何可借鑒的經驗,摸著石頭過河,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國內國際的林業碳匯方法學和模式主要有CCER中國核證減排量標準和VCS國際核證減排量標準,CCER主要是針對人工林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經營;VCS是國際標準,在歐美運行多年,是較為成熟被國際市場廣泛認可的標準,而且適用范圍更廣泛。
森工集團、綽爾森工公司根據綽爾林區森林資源實際情況,最終決定用 VCS 標準開發林業碳匯項目。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森工集團黨政領導深知碳匯產業發展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堅實的基礎和思想解放首當其沖。于是,第一時間組織林區碳匯項目試點單位部分干部職工,相繼到廣州、香港、江西等實地考察學習碳匯專業知識和碳匯產業發展經驗,并邀請國內碳匯專業的教授學者走進林區為大家授課,不斷拓寬干部職工發展碳匯產業思路,及時化解在項目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培養了一批能夠直接參與并促進林業碳匯發展的技術骨干。
今年49歲的于世平就是其中之一。他參加工作31年來一直從事與森林資源相關工作,在碳匯產業發展中負責綽爾森工公司與合作單位的項目對接相關事宜。
于世平坦言,起初接到碳匯項目時,對什么是“碳匯”根本沒概念,VCS是國際核證減排量標準,林業碳匯項目設計書、各類文件等都是英文書寫,對碳匯量數據收集提供基礎數據、以及開展項目區監測、維護和運營等工作,做起來也很繁雜。
首宗碳匯交易成功堅定了干部職工的信心
“觸動最深的是第一筆碳匯交易的成功,項目見到錢了,心里就有底了。”于世平激動地說。
綽爾森工公司位于廣袤的大興安嶺東南麓,生態功能區面積42萬公頃,地處森林向森林草原的過渡地帶,生態資源良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發展林業碳匯的優選地之一。
“不具有‘額外性’的森林是不能夠進行碳匯交易的。”這是開展林業碳匯的“硬指標”。也就是說,綽爾生態功能區內并不是所有森林都能進行碳匯交易。
2014年8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專家技術人員到綽爾林區實地考察,對資源數據進行分析、合格性文件進行審查,最終選定項目選址于五一林場,該林場生態功能區面積3.4萬公頃,碳匯林面積為29419公頃,其中11010公頃的商品林為碳匯項目區。
項目區為何選在五一林場?這和綽爾森工公司強有力的生態保護理念分不開,一個主動減產的偶然舉措,成就了碳匯交易的必然。
五一林場距離鎮區65公里,生態功能區位于大興安嶺主脊,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匯碳釋氧、凈化環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年,綽爾森工公司決定主動減少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把生態區位重要的五一林場保護起來,額外性的減少采伐奠定了綽爾森工公司碳匯發展的重要基礎。
綽爾VCS標準林業碳匯項目分為項目設計、審核機構審定、注冊處注冊、項目監測、審核機構核查、注冊處簽發、減排量交易劃轉七個階段。而綽爾森工公司從協議簽署到項目完成注冊,僅用了3年時間,這在全國所有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平均周期5-6年的情況下,是快速高效的。
業精于專,功成于勤。以碳匯項目檢測為例,在11010公頃的碳匯項目區,通過平均布點,隨即抽取41個1畝地樣地,對樣地13.82米半徑內,胸徑達到8公分以上的樹木進行測量,再通過每5個整年為一期的樹木生長量、蓄積量數據對比,最終得出碳匯數據。
碳匯數據測算具有一套專業和較為繁雜的計算公式,需要聘請第三方DOE機構進行審定,因此綽爾提供項目區基礎數據可謂至關重要。
綽爾森工公司抽調資源科和森調隊業務精、技術強、體力好的17名人員,分成4組同時深入樣地內監測。項目監測期正處于林區春雨季,監測組幾次在樣地冒雨工作,早上不到8點就已出發直至傍晚才到家,中午在山上吃不上口熱乎飯,特別是項目區位于大興安嶺主脊,高山、陡角、懸崖峭壁、溝塘草甸,無形加大了項目監測的難度,可項目監測組隊員沒有一人叫苦喊累,也沒有一人在期間因個人私事兒請假,提前圓滿完成碳匯項目監測各項任務。
2016年7月5日,綽爾碳匯項目在美國VCS注冊處完成注冊。經監測,項目區面積11010公頃,2010年至2014年第一個5年項目碳減排量為380247噸。
2017年,綽爾森工公司國際核證碳減排標準林業碳匯項目首批碳匯減排量交易成功,實現銷售金額40萬元。
據悉,此次綽爾vcs標準林業碳匯項目共20年,核查期項目預計碳減排量總計1386560噸,每5年為一個核查期,分4個階段,不限次數、數量銷售。
于世平說,一直以來,人們對森林的價值大多局限于以木材賣錢,商品木材是實物,但森林的生態價值和作用,沒有辦法通過某種手段、包括物質去衡量,林業碳匯交易真正將無形的生態產品轉化為有形的生態財富,讓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變得“有市有價”,使干部職工看到了碳匯產業的希望和未來。
為實現“3060”雙碳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碳匯產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
當前,綽爾人牢牢把握碳匯產業發展大勢,已于2019年11月,對2015-2019年第二個5年項目減排量完成注冊,380247噸的減排量隨時等待銷售。
誠然,碳匯交易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對可持續經營和森林管理的創新、觀念的轉變,通過不斷創新與嘗試,真正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時下,正處于林區夏季森林防火期,連日降雨,森林火險等級并不高,但五一林場管護隊長王力和同事們仍絲毫不敢懈怠。“咱五一林場有碳匯林,林子的價值有特殊意義。”王力說。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多年來,綽爾森工公司致力于宣傳和推廣林業碳匯和綠色低碳理念,2015年6月20日,承辦了中國第二屆綠色碳匯節,活動歷時1個月,聘請專業公司對活動產生的排放量進行計算,并在活動期間種植樟子松和云杉碳匯林用來抵消排放量,清除活動產生的“碳足跡”,實現碳中和。
2018年12月,綽爾森工公司主要負責人接受邀請赴波蘭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角邊會的宣傳推廣活動,并作了《VCS林業碳匯交易實踐與內蒙古國有林區生態轉型發展》主旨演講,向全世界介紹綽爾,推廣綽爾林業碳匯項目。
今年4月,綽爾碳匯(VCS)首宗掛牌成交簽售儀式上,經北京匯智綠色資源研究院核算,會議共計排放溫室氣體15噸二氧化碳當量,通過注銷中國碳匯控股有限公司捐贈的15噸來自內蒙古綽爾林業碳匯項目的VCS林業碳匯完成碳中和,標志簽售儀式成為碳中和活動、零碳活動。綽爾再次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聯合國巴黎協議倡議,落實國家“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碳中和辦會新時尚。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下一步,綽爾森工公司為搶抓全國碳市場全面建設的有利時機,為實現“3060”雙碳目標做出應有貢獻,計劃開發CCER 碳匯造林和人工森林經營項目,結合原有的VCS項目,形成國際、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項目布局,形成能夠進入自愿減排和強制減排交易市場的完整林業碳匯體系。
興安七月,萬頃碧波綠正濃。第二屆中國綠色碳匯節碳匯紀念林煥發著勃勃生機,興安落葉松、樟子松隨風搖曳,多年后,木成樹、樹成林,這是無價的極美之景,必將是價值不菲的綠色碳匯。
記者手記:
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多年來,務林人始終秉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大興安嶺人精神,在這片沃土上,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林區開發建設做出突出貢獻。時代在變、綠色依舊,務林人執著追求、勇于拼搏,在改革轉型的道路上敢闖敢試,立足碳匯產業發展精耕細作,尋求出了一條富民強企的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過程曲折坎坷,前途光明似錦,新時代的務林人正在用實際行動書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