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布設野外監控點
■本報走基層融媒體報道組記者 朱容頡 包文君 趙佳佳 見習記者 張玎 通訊員 何康紅
6月10日,多云,3—4級風。綽爾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調度室內,值班工作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盯著LED顯示屏。9臺電腦各自運作,反復監控著每一個望站、林場、入山溝系。
“我們這兒連續24年未發生人為森林火災,除了要感謝森林防火戰線辛苦工作的‘戰士’外,也要感謝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值班人員這樣評價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的作用:智能、快速、精準。
近年來,綽爾森工公司采取智能化手段、落實責任、儲備物資、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制度等措施,對森林資源進行全方位監控,進一步增強火情預判的準確性,讓大數據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發揮作用,進一步提升科技含量,向智慧林業邁進。
智慧林業,就是在數字林業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智能化、物聯化手段,構建立體感知、管理協同、服務高效、有效支撐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的林業信息化建設新模式。
布設監控網 信息采集警示提醒一步到位
“您已進入視頻監控區域,請遵守各項防火規定。”在綽爾各主要入山口,會看到一個醒目的“防火宣傳牌”,經過時,這個“防火宣傳牌”會發出語言提示,告誡來往人員入山需謹慎,來往要防火。
今年以來,綽爾森工公司在主要入口及核心區域安裝了森林防火智慧卡點———防火視頻監控系統。這些森林防火智慧卡點具備視頻監控、紅外識別語音提示、廣告宣傳功能,全天候自動識別進山人員、車輛,實時錄像等功能。
“有了高科技森林防火智慧卡點的配合,可對入山口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盯緊人,預防人為火災的發生。”應急事務處主任房守林說。
目前,綽爾森工公司所在鎮區周邊重要路段、入山路口共設置了25個智慧卡點,通過鋪設的光纖實時回傳到綽爾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調度中心,即時發現問題即時反饋處理。在林場各溝系重要入山路口安置了45個智慧卡點,通過內存卡存儲錄像。
在7個林場和1個靠前駐防站,這個公司還設置了16個監控點,分別安裝了2套終端設備,一套是會議終端、一套是操場點名終端。在指揮控制室,可以通過電腦和指揮中心大屏幕,實時檢閱各林場半專業化快速撲火隊集結情況,實現指揮部與林場的實時視頻通話。通過各林場的會議終端,森林防火指揮部可以與林場相關人員實時對話,溝通了解林場駐防情況,實時部署森林防火任務。
森林防火智慧卡點的全面覆蓋,相當于在人體神經末梢安裝了“感應器”,具有科技含量高、監控范圍廣、定位準確度高等優點,強化了入山管理體系,增加了森林防火管控能力,有效輔助智慧決策,實現了從傳統的護林防火方式向科學化、智慧化的轉變。
瞭望“千里眼” 最大限度保障森林資源安全
綽爾森工公司位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東南麓,森林資源豐富,生態功能區總面積426580公頃,森林蓄積量3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4.9%。山巒疊嶂,林深樹密,森林防火形勢較為嚴峻。因此,他們大力發展智慧林業,先后引進、開通了浩海森林防火預警管理平臺、吉林森工防火管理平臺視頻監控系統。浩海森林防火預警管理平臺于2017年開始投入使用,是通過可見光和紅外熱成像智能雙光譜識別系統來預測火情,并通過微波信號傳輸來實時反饋。具有對火情區域視頻實時預覽及日常錄像、火警錄像功能,擁有遠紅外熱像儀和可見光煙霧識別雙模式火情檢測及逐行、逐圈、花樣等多種巡航掃描策略組合巡航。目前還在試用多光譜雷達監測系統,監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浩海森林防火預警管理平臺、吉林森工防火管理平臺視頻監控系統相當于用眼睛監測火情,多光譜雷達監測系統相當于用鼻子去聞。”應急事務處調度長許敬峰一邊在電腦端實時監測一邊介紹說,他們通過平臺24小時監測、預警和發布信息,以提高森林防火效率。我們在大屏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監控實時信息。“眼”和“鼻”的運用相當于上了一道“雙保險”。
遍撒“防護網”火情火警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站在大黑山望塔下,遠遠看見瞭望塔上黃色的旗幟迎風飄揚。黃色的旗幟代表森林火險等級為三級,中度危險。
大黑山海拔1600.2米,是呼倫貝爾最高峰,站在大黑山22米高的瞭望塔上,能俯瞰綽爾森工公司生態功能區95%的面積。所以,大黑山瞭望塔也是綽爾森工公司眾望塔的“神眼之首”。以這個“神眼”為主,加上其他瞭望塔的經緯度輔助判定,一旦出現火情火警可以定點更加準確。
“大黑山瞭望塔,正常。”
綽爾森工公司應急管理處望員鄭洪山手持對講機與森林防火指揮部調度室進行對講會晤。隨后,麻利地用望遠鏡瞭望巡查。他告訴記者,瞭望員每隔兩三分鐘就要瞭望一次。他們的工作之一是在地圖上尋找坐標,鄭洪山熟練地給我們演示如何迅速查找坐標和地理位置。
大黑山望塔上,4名瞭望員兩班倒,在瞭望站上一呆就是10天。值班的瞭望員,塔上一名,塔下休息室一名,兩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孤獨相伴。“為了守好綠色,再苦再寂寞也要堅持。”鄭洪山說。
在綽爾,像這樣的遠山瞭望塔共有10個,以這10個點為中心,形成10個“保護網”,“罩住”綽爾整個生態功能區,讓林火無處遁形。
舉措嚴細實 筑牢森林防火銅墻鐵壁
早晨,進入綽爾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調度室,工作人員正在填寫《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2021年6月10日天氣情況統計》電子版表格。這是調度人員每天早晨的第一項工作。
在辦公室一隅,《指揮調度中心撲火調度臺賬》《綽爾林區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林場、望站會晤記錄》以及警用基地臺對講機整齊排列。翻開會晤記錄,每小時的會晤都記錄在冊。
今年以來,綽爾森工公司不斷強化應急保障,車輛、器具人員,第一時間靠前駐防,筑牢備戰防線。強化宣傳教育,增設了景觀式防火宣傳牌、火險預警彩旗、防火宣傳道旗、固定宣傳牌等,并在各檢查站點張貼了原創剪紙作品等,讓防火宣傳無處不在。
公司各部門、科室派出防火督察員前往責任林場開展駐在督導工作,全面監督檢查林場各項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及時向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提交森林防滅火督察報告。
林場防火責任區實行領導分片包干制,層層落實責任,把責任細化到隊、站、各野外用火點乃至每位職工,層層簽訂防火責任狀,收繳森林防滅火風險抵押金,指定責任人。在此基礎上,綽爾林區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壓實森林防滅火責任,確保責任鏈條無縫對接,形成整體合力,全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從嚴從細管理,超嚴超長防范,一道道防護線,筑起森林防火的銅墻鐵壁。
“森林防火千秋業,生態安全萬代興。”正如綽爾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門上的標語一樣,每一位防火工作人員都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了守護好綠色而拼搏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