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記者趙興祖
實習生張馨月
“林區的山道九嶺十八坡,記得我第一次開運材車,心里害怕,就讓裝車工只裝半車木材。后來,我克服重重困難,熟悉了線路,掌握了機械性能,每趟拉的木材也就越來越多了。”電話那頭,林業部勞動模范、全國列車化運材紀錄保持者姜志良老人說起第一次開運材車的情景,記憶如新。
現年88歲的姜志良,生活在陜西省西安市,過著幸福的退休生活。和林區眾多第一代務林人一樣,姜志良從戰爭年代走來,在歲月的流轉中,經歷過舊社會的壓迫和折磨,經歷過為生存而掙扎的苦痛歲月,最后在林區安家,從普通的農家漢子一步步成長為林區光榮的建設者。近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姜志良老人,他思路清晰,語氣堅定,帶領我們重回那個激情燃燒、波瀾壯闊的林區開發建設年代。
人人爭當紅旗手
1934年,姜志良出生于一個7口之家,受生活所迫,一家人只能吃糠咽菜,全家人不得已從山東老家坐悶罐車到沈陽謀生。1953年,19歲的姜志良去烏蘭浩特投奔親戚上學。姜志良回憶道,當時,牙克石森林工業局到烏蘭浩特選招拖拉機手。招生時,工業局高級工程師翟樹森對他們說了林區的氣候、工作、生活條件都很差,條件十分艱苦,問他們能克服嗎?姜志良斬釘截鐵地說:“能!”就這樣,包括姜志良在內的300余人在1953年7月,來到海拉爾學習拖拉機駕駛使用技術。同年,他被分配到了圖里河。
當時的林區作業條件十分艱苦、物資缺乏,姜志良和同事們以苦為樂,情緒高昂,人人爭當紅旗手。大興安嶺林區氣溫低,大家經常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氣溫下作業。為確保有足夠的生產時間,姜志良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用火烤車的發動機。
“外面冷得刺骨,時間長了被凍得沒有知覺,只能用雪搓手、搓臉來取暖。為了讓機械設備保持良好狀態,多拉木頭,我們一有時間就檢修保養車輛,就怕機械出毛病影響生產。”姜志良說,當時林區的吃住條件都很差,睡的是小桿鋪,吃的是干菜、咸肉,很少有蔬菜,有的同志因為身體長期缺乏營養而浮腫,堅持不了就回老家了。
1954年冬,姜志良所在的“斯大林80”拖拉機包車組,共有6人,每天3班倒,人休息車正常運行。有一天,他和助手接班時,已是凌晨1點,在檢車時,姜志良發現,車輛的平衡軸出現了裂紋,如不及時搶修,不但會延誤生產,還存在安全隱患。
于是,姜志良和助手二話沒說,立即動手卸下平衡軸,連夜步行3個小時到圖里河,那一夜氣溫達到了零下50攝氏度,盡管他戴著狗皮帽子,耳朵還是被凍得起了一個大水泡。他們焊接好平衡軸后,又搭乘運材車返回了小隊,沒有耽誤第二天的生產。
“在那時,我們小隊的木材生產產量始終名列全隊榜首。”姜志良話語間透露著自豪。
刷新運材紀錄
姜志良告訴記者,隨著科技發展,圖里河林業局從捷克斯洛伐克引進了一批“太拖拉”汽車,備戰冬季運材。林業局汽車隊缺運材司機,通過機械原理測試后,姜志良從一名拖拉機手成為一名汽車駕駛員,開始了運材生涯。他在運材路上一干就是29年,幾乎跑遍了圖里河林區的山山嶺嶺。也是在這一年,姜志良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年僅21歲的姜志良立志在運材路上再創新功。
汽車隊下設兩個小隊,姜志良擔任汽車隊原木二小隊53青年包車組組長,兼小隊團支部書記。他說:“組里4個人,兩班倒,工作累,長年休息不好,薄薄的工作服每天都蹭滿油漬,有的同志產生了不想干的念頭,我就帶領大家學毛主席著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我的帶動下,同志們寫了‘干一行愛一行’的決心書,完成了黨交給的木材生產任務,由于工作表現出色,我和包車組的同志們多次出席林業局、林管局、呼倫貝爾盟、黑龍江省的勞模大會,獲得諸多榮譽。”
1958年,國家建設需要大量木材,毛主席號召全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如何用簡陋的設備創造出最大的運量,成為每一名運材司機的目標和追求。
受進口機械配件供應中斷等原因制約,林區山上機械化生產出現了困難,大家積極開動腦筋,提出了利用列車式運材等應對辦法。姜志良從一次牽引兩節拖車開始練習,后來越加越多。與此同時,圖里河林業局首創的“汽車運材列車化”新模式,在林區林業生產戰線引起轟動并被大力推廣。
同年6月27日,林管局、喜桂圖旗黨委在圖里河林業局召開汽車列車式運材現場會,當天上午,運材司機張鳳閣和楊振起合力創造了一次運材202立方米的好成績。下午,姜志良和助手駕駛著180馬力的捷克“太拖拉”汽車,一次牽引雙軸拖車12節,一次性的運材量高達233.417立方米,創造了全國汽車運材的最高紀錄,比一般汽車的運材量提高了10多倍。從那以后,他的紀錄再也沒有被打破過。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大興安嶺林管局在1958年6月29日的《內蒙古林業工人報》上發表賀電,姜志良創造全國運材記錄的先進事跡也于1958年6月30日刊登《內蒙古日報》一版頭題,并獲得“林業先進工作者”稱號。
周總理的關懷
1958年11月,姜志良以內蒙古自治區代表的身份,光榮地出席了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會議開幕那天,來自祖國各地的7000多名青年代表云集在北京體育館。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陳毅副總理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登上主席臺,向全體代表頻頻招手致意。
“我的心在劇烈跳動,熱血在沸騰,熱淚模糊了雙眼,陳毅副總理走過來和我握手,給我戴獎章、發獎旗,這讓我萬分激動,心里久久不能平靜。”說到此處,姜志良老人的聲音有些顫抖,雖時隔64年,但姜志良老人永遠不會忘記那光榮的時刻。他繼續說道:“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勉勵我們,要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理的教導,幾十年來一直在鞭策著我、鼓勵著我。回到工作崗位后,我一直按照總理的教導,繼續發揮光和熱……”
1975年,圖里河林業局召開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姜志良當選林業局黨委常委、工會主席。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他自愿申請重返生產一線從事運材工作。局黨委經過認真討論研究,批準了他的請求。回到車隊后,姜志良受到了全隊職工的歡迎,他再一次當上了包車組組長,順利完成了年度生產任務。一年后,姜志良重回工會主席的崗位工作,為一線職工辦實事、解難事,服務林業發展。用姜志良的話說,無論是運材車還是人生目標,他的雙手都緊握方向盤,向著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懈努力,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