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充滿激情的2017年的鐘聲即將敲響。
鐘聲,神圣、雄渾、綿長,震撼人心。我在米勒的油畫《晚鐘》中感受過這樣的鐘聲:傍晚一抹橙紅色的夕陽,灑在森林的樹梢上,也鋪滿了巴比松那片遙遠又空曠的原野,蕭瑟的秋風疲憊地打著漩渦游走,卷來遠處教堂的鐘聲。一位年輕的農婦停下手中的活計,急忙直起身來,將雙手緊握在胸前默默祈禱,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誠又真摯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將臨的靜謐里。簡陋的衣裝和身后那片荒涼的土地傳達出了他們生活艱難的信息,而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車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地告訴我們,這是米勒的光陰。《晚鐘》美得朦朧含蓄,它讓靈魂在這里棲息,讓浮躁的心歸于平靜。
其實,只要心安靜下來,就能聽到美麗的鐘聲。鐘聲不為過去,也不為將來,在每一次鐘聲中用心聽,就會有一次心靈深處的碰撞。很多人對古蘇州心向往之,這倒不是由于那里有許多小巧幽美宛若珠玉的園林,而是因為有一座遐邇聞名的寒山寺,哦不,與其說寒山寺令人心神向往,還不如說頻頻呼喚人們的是千年前唐詩人張繼的鐘聲。江南歷來為繁華之地,想必大運河畔的楓橋古鎮也是燈紅酒綠,歌舞翩翩。那些為金錢與權位忙得暈頭轉向的人,哪能靜夜觀風,梳理心緒,聆聽到如此迷人的寒山寺鐘聲。只有張繼這位多愁善感的詩人,在寂靜的深秋寒夜,用一顆平靜的心去感受萬物,才聽出了這一鳴驚人的鐘聲,留下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千古傳誦的絕妙好詩。被張繼感悟出真諦后,寒山寺的鐘聲便能與心靈相通,于是就有了滌蕩人心的力量。
鏗鏗鏘鏘的鐘聲敲入歷史和楓橋下的流水也敲入人們的心間,悠悠揚揚蕩向四方,也蕩向時空無際的永恒。年年歲歲,這鐘聲不知激蕩起多少愁緒……它告訴人們什么是古樸,什么是現代,在這樣的鐘聲里,我們從懵懂走向睿智,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平凡走向輝煌。
鐘聲激蕩,白鴿在冬日的晴空里展翅飛翔,歌哨掠過藍天與厚重的鐘聲遙相呼應。于是,思緒在鐘聲里回蕩,跨越過去與未來的疆域,跨越歷史與時空的溝壑……滾滾紅塵,人生百態,浮光掠影,無論你是在勝利中微笑,還是在失敗中哭泣;無論你是憂傷、悲痛還是豪放、雄壯,歲月的腳步依然如故!
那鐘聲,如進軍的號角,催人奮進,穿透靈魂,撫慰心靈。讓我們在悠揚的鐘聲里,懷著無限的憧憬與渴望聆聽幸福,伴著歌聲與歡笑,欣欣然地度過每一個明媚而溫暖的日子,心懷感激地走過春華秋實的一年。
鐘聲陣陣,歲月悠悠。在或清脆悠揚,或渾厚綿遠的鐘聲里辭舊歲,接新年,于身是一種沐浴,于心是一種凈化。鐘聲的低沉,讓所有的靈魂平靜; 鐘聲的古韻,讓所有的時光變得溫馨;鐘聲的悠揚,讓所有的憧憬變得清晰; 鐘聲的雄渾,讓所有的生命變得豪放……
余音裊裊的鐘聲,凌波越水而來,叩響人們心的弦索,既回旋著歷史的滄桑,也面對著未來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