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再過幾天,又是一年冬至,冬至又名“一陽生”,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比一天變長。冬至后,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形成了獨特的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
關于冬至的詩詞有《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等。關于冬至的諺語有“晴冬至,年必雨”“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等等,讓我們感嘆古人充滿才情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冬至的民俗活動,南北方有各自的飲食習慣。冬至北方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在南方,習俗吃湯圓。湯圓在江南一帶較為盛行。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此外,各地冬至風俗不盡相同,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美食,如冬至吃羊肉湯、餛飩、赤豆糯米飯等等。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因此,冬至,是一年最冷的時間也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呂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