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詩話荷月度暑伏

劉雪婷
2018-07-19
3098

       農歷六月俗稱“荷月”、“蓮月”。六月還古稱:伏月、建未、季夏、林鐘、精陽、溽暑、征暑、旦月、未月、焦月、秀月、遁月、徂月、暑月等。
  古代宋人楊萬里一首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絕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意境顯豁,語言淺白、節奏輕快,以一當十的“誠齋體”特征,描寫了六月清晨的西湖荷花景色。
  民間相傳荷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并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古人曾吟:“蓮花莫折莖有刺,藕絲易斷針難度。清歌一曲入湖煙,空載香風滿船去。”又曰:“亭亭如玉立,掩面半含羞。身潔飄香遠,欲將酷暑收。”
  今人《荷花》詩曰:“潔白妖嬈根系深,芬芳漫溢足宜人。端莊秀態婷婷立,颯爽英姿栩栩生。腳墜污泥塵不染,身臨濁水節猶貞。清純蓮籽明如玉,奉獻人間作補羹。”
  古代民間俗話說得好:“熱在三伏”。伏天是指夏天酷熱的一段時期。伏天怎么解釋?應在哪些日子?我國從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紀日法”,即把天干與地支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漢時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中國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
  其具體時間分別在公歷7月到8月。2018年初(頭)伏是公歷7月17日到7月26日,10天;中伏是7月27日到8月15日,20天;末伏是8月16日到8月25日,10天。共40天。今年公歷7月7日是小暑,小暑為小熱。7月23日是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古代詩篇《小暑金將伏》:“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據《史記·秦本記》所述:在秦德公2年(公元前676年),夏季很熱,用殺狗來禳解熱毒,便把解毒的日子稱為伏日,這最熱的一個月叫“伏月”。之所以要殺狗,是因為當時的迷信說法,認為取狗血涂在四門,可阻止鬼物進入城內。造字先輩也有這個意思,“伏”字是人旁加上犬,表示犬能保護主人。
  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濕呈伏旱。立足抗災奪豐收,防澇抗旱兩打算。夏播作物間定苗,追肥治蟲狠鋤田。春苗中耕帶培土,防治病蟲嚴把關。棉花進入花鈴期,修治追耪酌情灌。預防中暑和中毒,掌握兩早和兩晚,毛巾肥皂隨身帶,長褲長褂身上穿。空閑地上種蔬菜,頭伏蘿卜不容緩。
  過好小暑,方能一年順逐健康。民間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所以,小暑以后,切勿久坐露天木制椅凳,預防暑氣誘發痔瘡、風濕及關節炎等疾病。中醫認為,夏主火,內應于心。所以夏季應防內火攻心,防止高血壓、腦溢血等意外。注意作息調養,消除暑熱痱毒。
  民間流傳下來的《夏九九歌》中。“夏九九”是我國民間長期沿用的“九九”節令名稱,夏至以后的81天稱為“夏九九”,從第一個“九”起,依次為“一九”“二九”……一直到“九九”。老百姓編成《夏九九歌》,適用于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歌曰:“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濕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不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受風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伏天民諺更多,“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民間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江蘇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民間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盛傳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江蘇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李廣榮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