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花隨心“開”

劉雪婷
2018-08-15
3549

     作家畢淑敏在《我的五樣》一文中,將鮮花與水、陽光、空氣、筆并列,認為這五樣是她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可見鮮花至于她有多重要。
  鮮花是大自然的精靈,五顏六色,瑰麗奪目。有的紅勝火,有的白如玉,有的黃似金,有的濃于墨。而以白色花居多,黃、紅色花次之,黑色花最為稀少,這是生物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白、紅色醒目,易被傳粉的昆蟲所辨認,蜜蜂對白、黃色兩色最敏感,蝴蝶善于分辨紅色,隨著風月流逝,在自然選擇中白、黃、紅色就變得越來越多了。
  文人雅士愛花賞花,本是自古遺風,只是方式各不相同,講究不盡。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喜歡邊飲酒邊賞花,“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后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教一日不開花。”宋代鑒賞家趙希鵠喜歡彈琴賞花,他在《洞天清錄》中說:“彈琴對花,惟巖、江梅、茉莉、荼蘼、詹卜”。南唐進士韓熙載賞花時甚至要焚香,他在《五宜說》中說:“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龍腦,酴糜宜沉水,蘭宜四絕,含笑宜麝,綱葡宜檀”。皆為興趣所致,如此興趣,恬淡自適,自得其樂,真的讓人好生羨慕。
  文人雅士愛花賞花,各有各的鐘愛。愛菊花者,有屈原寫下“夕餐秋菊之落英”,也有陶潛所作“采菊東籬下”;愛梅花者,有林逋“梅妻鶴子”的佳話,有王冕愛梅成癖的傳說。愛蓮花者,有周敦頤的《愛蓮說》。愛玫瑰者,有畢淑敏的領悟:“絢爛的有刺的鮮花,象征著生活的美好和短暫的艱難,我愿有一束美麗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愛茶花,有唐朝詩人張籍。他聽說一個富人家中有一株名貴的山茶,花大如斗,極其珍貴,他求之不得,最后竟以一個愛妾換過來。如此“花癡”,令人匪夷所思,瞠目結舌。
  文人雅士愛花賞花,心境不同,感受各異。杜甫面對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滿懷悲憤地寫下《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蘇軾在官場失意時寫下了《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宋代詩人吳潛在《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中寫道:“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借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自憐自愛之情。而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宋代詩人葉紹翁在《游園不值》有這樣的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體現了他的善解人意和憐春惜春的情懷。由此可見,他們是先有悲憤或快樂的心情后才有感而發,才在借花抒發情懷,寄托心愿。
  四季之花,任憑君賞。承雨露恩澤,接陽光照拂,每一朵花都以各自的姿態開放著,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該怎么去賞,關鍵在于賞花之人。不同年代、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賞花,同一個人在不同季節時賞花、在心情異同時賞花的感受均不相同。但有一點還是相同的,總是先有境遇后賞花,先有思緒再賞花,花是隨心而“開”的。
  清代學者李漁認為:“觀群花令人修容”,清代文學家張潮說:“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豪”。吾輩乃平常之人,雖愛花賞花,不敢奢望文人雅士一般的情調,也不企望能借此將境界提高到什么程度。只是喜歡賞花時的那份恬靜與安逸,喜歡賞花時的想我所想。每當心中有所感觸時,便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躲在一個角落里一邊賞花,一邊整理自己的思緒,收拾自己的心情。
  花開仲夏,隨處可見開得漫艷的花朵:姹紫嫣紅的月季,溫婉高潔的紫薇,優雅綻放的蘭花,亭亭欲舞的荷花……泰戈爾曾說,要“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這是人生的至純境界。夏天的花適于奮斗者欣賞。夏花絢爛奔放、熱情如火、特立獨行、生機勃發,正好與躊躇滿志的心境相吻合,可以鼓動內心的激情,可以增添前行的動力,也可以感受未來的希望。 □楊維立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