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我回齊齊哈爾看望父母,小別后的重逢讓父母欣喜不已,風和日麗的清晨,我和父母乘車來到了當?shù)匾延邪倌隁v史的龍沙公園。
龍沙公園里,晨練的、觀景的,各民間團體的專場演出,使得節(jié)日的氣氛更加濃厚,我和父母拍拍照,聊著天,其樂融融。
“榆樹錢!”只聽母親欣喜地喊道。“快看,這么多榆樹錢!”我和父親順著母親的聲音望過去,只見一棵足有十余米高的大榆樹出現(xiàn)在眼前,它枝繁葉茂,枝頭上掛滿了互相簇擁的小綠葉,母親說因為它的形狀和古代的銅錢相似,所以人們就稱它為“榆樹錢”,我細細地端詳著,聽母親講起她兒時的生活片段……
母親的老家有許多老榆樹,每到春天老榆樹的枝頭都會掛滿榆樹錢,榆樹錢是榆樹的種子,重要的是還可以用來做食物。母親家里有兄弟姊妹八人,在五十年代的建國初期,家家口糧緊缺,為了供養(yǎng)孩子,大人們要想方設法解決家里人的溫飽,這時的“榆樹錢”便成了各家的食材,人們抓住時機紛紛采摘,母親和其他小伙伴兒在大人們的指導下,歡快地加入到采摘榆樹錢的行列,母親說那個年代的孩子都很皮實,只要是有榆樹錢的地方就想方設法摘下來,完全不怕自己摔著,更滿足的是大人們可以把它做成食物,那時白面大米等細糧少,玉米碴子、高梁等粗糧多,人們把榆樹錢清洗干凈剁碎加到玉米面里然后做鍋貼餅子,在沒有青菜的時日可以用來調(diào)羹湯……有了榆樹錢的加入,食物便多了一份天然的清香,孩子們喜得圍著鍋臺在大人們忙碌的身邊耐心地等待著,大人也會隨手捏來點榆樹錢塞到孩子嘴里算是先占占嘴,鮮嫩微甜的榆樹錢頓時讓人口水四溢,快樂和幸福變得如此簡單!而案板上也一度留下了“榆樹錢”翠綠色的痕跡……
幾十年的風雨歲月,母親經(jīng)歷了許多,如今再說起榆樹錢,眼里依然綻放著光芒,雖然后來榆樹錢已被開發(fā)利用到保健品、藥材或是酒類產(chǎn)品當中,但是母親依然眷戀著它的原生態(tài),那是她童年生活中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印證了母親一直以來勤儉持家的根本。為了紀念與榆樹錢的情結(jié),母親特意和這棵大榆樹合個影,照片中母親面帶笑容,桔紅色的外衣與榆樹錢的翠綠映襯得更加鮮明、耀眼!
母親已年近七旬,是和共和國一同成長起來的,七十年,母親的小家從無到有,祖國的大家從弱到強;七十年,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勞的雙手與智慧創(chuàng)造和改變了生活;七十年,走過的是歲月,沉淀的是心靈,母親見證了新中國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
愿天下的母親健康長壽!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馮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