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疊彩斑斑;季風的廣袖醉舞峰巒,當層林盡染,天高云淡,體驗迅漲的快感伴隨狂歡的雨熱同期戛然。成熟的內涵又于枝枝葉葉點點簇簇間鑫鑫流轉,目不暇接、如夢似幻;你可見造物主拂須運腕?登高俯瞰,大自然金碧輝煌的力作映入眼簾。聽一野長調繾綣,錦嶺是筆筒,青石為寶硯,于淋漓潑墨;書萬卷奇觀。
路,韻轉婉婉、再縈纏千千感嘆,從云端鋪到門前;看傻的長者,是布衣神仙。你聽懂了嗎?起起伏伏的晚籟,金木、水土、鳥獸,星象憂患; 依于人間煙火的聲聲更換,長大于伐,謹慎躬耕砍砍,高過沉寂、高過荒蠻的球果悄然的裂變,林海宣言———
種子說:所有低向草根的腰桿都在親歷先人攀巖;勤儉于微,而大業興燦。落葉的奉獻,是被告知下崗之后;還能用眷戀編織保護空間濕度的地毯。
木屋說:你如何理解這片沃土慷慨無私的理念?每一棵樹、都是義氣的盤古、天王重現;因為它拆分自己,我們才有電桿喬木、家具門板、柱檁和椽。
朝暾說:夜有霜霰,警醒萬物生存的艱難。已知己命,可是松樺從不悲觀,它們把年輪做成靶環,用意志的盾牌,抵擋祁寒的刀劍。
露珠說:紅葉之美不同艷妝刻意的媚染,那是不變的堅守、自然流露于人性的脈管。無挺拔不足以參天,無兼容難續發展。無悲壯勿談陽剛,無膽魄豈敢舉棹于泱泱浩瀚。在大獻血時代,前輩們滿懷大興安嶺人敢于擔當的毅然,拓亙古荒蠻,孜孜矻矻、無悔無怨;破高寒困境,爬冰臥雪、訚訚衎衎 。斧鋸、支桿,因為大愛精神發揮到極限,拼力合作,休戚與共;肩扛手抬,送木材出山。為加快新中國的建設樂觀揮汗。他們用開門紅的喜氣迎接新年,馬不停蹄,開元會戰。多少年如一日,通宵達旦。腰累彎了,用鐵拳錘直;能拿出手的,絕不吝嗇。縱然至伐根滿地,資源銳減;仍囑后人承志,我伐我植,我采我添。所以有造林的佳篇譜萬代信念,星移斗轉;豪爽不變。
所以說:不到興安難徹悟什么是博大綿延,不親臨北方便不知什么是國儲林源;當積淀的內涵以多彩的豐富形態萬千地在山野上演,當天高云淡,長空抒雁;秋的宮殿被立木搭建,彰顯璀璨。當赤橙黃綠青藍紫紛紛開始因為葉的金句突破蕭瑟局限,四處蔓延。我們激動合手默默于胸前大贊,以感恩之心把飽滿的秋實緊攥。
有情人恰可邀約,有文友乘興聚談,有佳朋正好相見; 回歸自然,讓我們手持飛葉傳書,互贈請柬,進———山———參———觀。
采擷藍莓紅豆釀酒,采山蘑佐餐,共享新鮮空氣;吟詩作畫,渴飲甘泉。悟班班可考、戛戛獨造。大興安嶺仙草,是開拓者冬季墊在鞋里取暖防凍的寶,這里的林鎮,緣因多樹山環水繞;它的神奇,自古就有一粒種子繁衍一片森林的特效,其富饒曼妙,從霧掩晨昏里揭曉,或纏繞、或飄渺,常使山貌時隱時現。如神話之島。
先秦·莊周有《逍遙游·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登高思考,我常想莊周所言,多像是地殼變遷,海槽錯位;興安隆起的神來寫照。
當氣溫驟減,一夜歸零;腴水群流注入二江,一入渤海;瀕遼、冀、津、魯瀅瀅。離人遠歸拜謁神山,我漫步林間,遙想當年;曾經一起勞動的工友,喊山號子回蕩在雪原穹頂,他們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律動。多有不舍,多有懷念;我在林場代課時曾經教過的一位學生,初中畢業后就去了采伐工隊,臨行前他親切地對送別的媽媽還有戀人說:春天,冰雪消融時,我會手捧杜鵑花回來與你們相見。可惜此別卻是永別,就在春節快要到來的嚴冬,他在采伐作業時不幸被一截回頭棒擊中前胸,心肝碎裂,年僅十九歲的生命,永遠留在了山中……
每一枚黃葉的飄零都是挽歌,寫滿艱苦拼搏,知難而上與意外犧牲;每一陣秋風帶來的憂恐都是提心吊膽。因為害怕著火,所以,“杜絕火災發生、防患于未然”早已成為北方人民家喻戶曉的座右銘。可是,這野性難馴的山谷,每一聲炸雷都有可能引發火患。萬壑重重,?迢迢、感領青山低首的碑文,鐫刻著多少救火英雄的大名。
真情說:回歸自然,不是行尸走肉魂不附體的游山玩水,而是崇尚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實地表明。如蟬蛻濁穢,如蝶變脫穎,如往事重現,如身在奇境。
我說:養育我的大興安嶺,并非熱愛、深愛、酷愛,摯愛等等修辭所能詮全歌頌。比如松樹鱗片緊裹的直徑連同華蓋四野的香濃;比如楊樺樹上密布的眼睛; 比如柞樹奇形怪狀的耳朵天真無邪地聆聽,由于妙趣橫生往往讓人浮想聯翩、返老還童。大興安嶺每一座崇山都是一本充滿憂患意識的教科書,典藏矛盾的對立統一,亦典藏大愛與奉獻共性。它挺起的脊梁是翹首的警戒,也是張望與歡迎。浩浩峻嶺,每一棵小草的生命都與馬鹿和黑熊同樣值得尊重。飛龍覓食,小松鼠積極儲備的樂觀搬動,無不讓我視之著迷、叢生感動。
心神通則大路豁昶,尋去崢嶸。經濟危困雖步步坎坷,但終將走出低谷;如何闖關、使繁榮騰升。如果必須給資源待增的秋天交一份答卷,我會說:林區人民必勝———
借用毛澤東山《十六字令》: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我一直堅信,與其環山輾轉,不如飛身陡峭。張開雙臂,擺一個大樹造型,哪怕彤云壓境,雪壓青松,我心在山中。
不要問,鋼鐵秉性,一切堅不可摧、一切崔巍高聳,都是大興安嶺人創業精神的最好物證。哪怕冷,哪怕西伯利亞寒流列隊集結、蠢蠢欲動,無畏冰封雪阻的大興安嶺人民,都會像雪松一樣用信守笑傲惡劣的環境。破龍蛋撕繭,學盤古開天,手持板斧,應運而生,化流連盤桓為樹。從平原紛繁到崖畔,從河岸攀向巉峻巔頂,做一組組樹、世世代代洋洋灑灑,扎根魅力北方,密密層層轟轟烈烈,昂揚生命斑斕的壯景。(胡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