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離鄉的人,從出門那一天起,就知道了“故鄉”二字的含義。從此,鄉愁這個東西,就如影隨形,甚至融進了他的血液里,根植在他的骨髓里,甚至,飄蕩在他的酒杯中、歌聲里。因為有了鄉愁,我們喜歡上了余光中的“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愛上了席慕蓉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那么,有沒有化解鄉愁的辦法呢?有的。為解鄉愁,有的去讀詩寫詩,在詩歌的華美和韻律中享受著、感嘆著;有的去唱歌,在歌聲里抒發對故鄉的刻骨思戀; 而更多的,是去尋找故鄉的美食,在每個異鄉的城市,滿街的湖南、四川、潮州、山東、河南、東北風味餐館,就是鄉愁的證據。
我的內蒙古老鄉草原狼,就是用美食化解鄉愁的推廣者。那一年,我和草原狼在深圳不期而遇。草原狼和我在一個城市長大,我們雖然在家鄉并不相識,在他鄉的城市相遇后卻備感親切。他告訴我,他在龍崗一個生態園里搭了幾個蒙古包,并熱情地邀我前去做客、品嘗家鄉的羊肉。
對于烤羊肉,深圳人是并不陌生的,在一些街邊大排檔的叢林里,總會看見草原烤羊腿的招牌。在夏日的夜晚,思鄉的人,或向往草原美食的人們,擼著羊肉串,啃著烤羊排,豪氣地端起百威或者青島啤酒,好像自己在那一刻也成了傳說中的馬背民族。而草原狼的蒙古包,究竟能給我帶來怎樣的體驗呢?
于是,在一個月色融融的晚上,我呼朋喚友,穿過清林徑水庫旁夏日的涼風,一路找到了那個叫大草甸烤全羊的地方。這里真是個水草豐美之地,生態環境極好,在路上我們還欣賞到了“青蛙王子們”的快樂歌舞。想到我們的民族曾經也是逐水草而居,我不禁贊嘆草原狼純正的文化傳承和他的眼光。
下得車來,我的眼前瞬間出現一片短暫的不真實的感覺,這不就是我的故鄉呼倫貝爾嗎?風吹草低,一個個蒙古包隱隱而現,奶茶的香味中,傳來騰格爾深情而粗獷的歌聲。“哥!你們來了!快到蒙古包里坐!”熱情的草原狼早已到大門口迎接。說真的,我的這幾個朋友,可能連蒙古包見都沒見過,更別說到蒙古包里喝酒了。他們臉上寫滿的好奇和興奮遠遠甚于我此時的心情。
好客的草原狼,將烤羊排、烤羊腿等草原美食擺了滿滿一桌,在喝了幾碗噴香的奶茶后,草原狼端出了一大壇“套馬桿”酒。這酒是赤峰產的,六十度,一壇十斤,可供十幾個人開懷暢飲。如此良宵,家鄉的美食、家鄉的美酒、家鄉的人,怎有不喝之理?就這樣,在那個晚上,草原狼帶著我,回到了久別的呼倫貝爾。(包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