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從友人那里獲得一幅“中國候鳥遷徙圖”,感慨非常,不由得又想起了老劉家的燕子。就在這時,老劉欣喜地告訴我,它們回來了。他扳著指頭認定,是5月21日傍晚回來的。
老劉家住扎蘭小城涵洞街,自家經營一“溝幫子”熟食店。幾年前,一對燕子在他家門端的監控探頭上筑巢安家。老劉十分愛護它們,不煩它們鬧,不嫌它們便溺,隨時清掃地面。他說燕子是益鳥,是喜鳥。于是我也常常來看這燕子,看它們飛進飛出,看它們報窩生育,接下來聽喂食時小燕沙啞地呼叫,再看雛鳥沿窩邊站成一排……秋天了,燕窩空了。第二年春天,我會急著打探老劉,燕兒歸來沒?
今年扎蘭屯春涼,我隔三差五問老劉,燕子還是遲遲未歸,那幅中國候鳥遷徙圖就是這時得到的。示意圖彰顯:中國候鳥南去北歸,大致分為西、中、東三路,呼倫貝爾候鳥走的是東線,深秋南去要經過國內幾大區域,有的還要繼續南下飛過浩瀚無邊、濤浪排空的南海,直達海南,甚至出國赴東南亞。實實在在是萬里長征。春天一個折返,又是一個萬里長征。“溝幫子”的燕子,就是這樣年復一年,不知疲倦地奔行著。
燕子此番遲遲不歸,有何閃失嗎?我自己嘀咕,沒與老劉說。
它們終于回來了。
我又凝神候鳥遷徙圖,這燕子飛過渤海,路過我的故鄉膠東,篤定經過我的村子、我的家門。細想我也是一只鳥,我每次從小城往返故鄉都要歷經疲勞,以至有了幾分怵意??蛇@燕兒,沒有舟車,沒有地圖,沒有導航儀,全憑一雙眼睛、一對翅膀,竟能從大南方跨萬水千山,洗暴風驟雨,總能準確無誤地回到呼倫貝爾———扎蘭小城監控探頭上的家,談何容易!
我知道,它們靠的是信念,靠的是毅力,靠團結,更靠心儀。
傍晚,我站在探頭下凝望披著黑白征衣、靜立窩邊的燕子,頓時肅然起敬。
我贊美燕子,贊美所有的候鳥,其實也贊美所有的留鳥。在冬季漫長寒冷的大北方,留鳥的堅韌和守候,同樣令人欽佩和感動。鳥兒一生也離不開4個字:衣食住行。它們的衣食行,大體不必求人,依靠頑強的自力更生便可生存。但它們的住,卻離不開人的幫助。它們只希望有一個環境無害的安身之處,地段無任何要求,自建自筑,祖傳的建筑手藝從不失傳,總不走樣,也不會偷工減料。少時在故鄉,幾乎家家都有燕窩,那燕窩筑在草房土墻的椽頭處,牢固得很??稍诔青l皆鋼筋水泥建筑的今天,人安居了,燕子卻憂了。“溝幫子”老劉告訴我,他家燕子初次登門時,意欲在他家卷簾門上每日活動的鉤子上安家———那里是安不了家的,老劉提醒式地驅趕,燕不解,急了,一起撲來啄他的頭。老劉還是堅持好意,才有了監控探頭上的燕窩。
愛和護本是兩回事。我們每個人都要真正做到愛護燕子,愛護所有的鳥兒、所有的野生動物……(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