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是什么?在童年的記憶里,祖國是一張雄雞般的版圖,是一面飄揚的五星紅旗,是遙不可及的天安門,是令人向往的萬里長城。
祖國的含義何止如此。
2021年9月25日晚,經過1000多天的煎熬,終于回到祖國懷抱的孟晚舟女士哽咽著說:“祖國,我回來了。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我們沒有孟晚舟的個人經歷,但她的話語卻讓人感同身受。祖國是什么?祖國是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是深入骨髓的安寧、恬淡、釋然和自由。
祖國是長江、黃河,也是我們目之所及的溪流。是叮咚的泉聲也是滔滔海浪。是泰山、黃山;也是巍巍太行、綿綿起伏的大興安嶺。是大自然的鳥鳴、蟲吟;是茂密的森林、多姿百態的花草。在祖國的懷抱里,只要我們挪步移景,就可聽天籟之音、可賞美麗風景。我們走遍田野、鄉疇,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祖國是跨越山海的“復興”,是深海探秘的“旅行”。是天地協同、信步“出艙”的篤定,也是老百姓劃過指尖的“輕松”,是不管你有多遠,屏前見面、零距離的溝通。在祖國日新月異、科學發展、科技創新的步伐中,我們跟隨時代的腳步,心與心貼得更近,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成。
“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赤心惟報國”。祖國是什么,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答案。但我想,生活在幸福國家的我們,“祖國在我心中”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無處不在的行動。曾幾何時,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夏大地橫行霸道,中華民族遭受血淚斑斑的慘痛,是把祖國高于生命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捍衛了民族尊嚴。在國家發展建設時期,“祖國高于一切”的情感,讓鐵人有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讓容國團有了“人生能有幾次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座右銘;有了“中國的愛因斯坦”華羅庚、“兩彈元勛”鄧稼先、雜交水稻袁隆平、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
“祖國在我心中”,不僅僅是對少兒應有的愛國教育,不管我們年紀多大,都應該牢固樹立“國家安全觀”,把“祖國在我心中”烙印在靈魂深處。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雖無曠世奇才,但應有“愛國之心、報國之行”。干一行、愛一行,以工匠之心做好崗位事、身邊事,用綿薄之力,讓事業因有我而增輝添彩。應廣含友善之心,愛自然、愛生態、愛生活,以己之力幫助社會、幫助他人。(何康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讓我們敢于拼搏、勇于爭先,匯聚涓涓細流,凝聚磅礴偉力,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為“中國紅”增添靚麗一筆,為偉大祖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