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情至深處是“愛林”

劉雪婷
2022-10-13
4332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帶“林”的地名很多,其中牙林線上就緊密排列著“原林”“育林”和“愛林”3個站名。他們像標志牌一樣樹立在大興安嶺腹地,無聲訴說著林區開發建設的滄桑歲月,詮釋著人類對森林的認識和無盡的情懷。而我對“愛林”則情有獨鐘,它不僅給我留下了銘心的記憶,而且也是我認識林區的開始。
       20世紀70年代初,林區生產任務繁重,故鼓勵家屬等協助生產。正讀高中的我,懷著一半好奇、一半幫襯家里的想法,在寒假期間來到牙克石鎮在愛林設立的木材點,開始了“勞其筋骨”難忘的日子。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就要拉著架子手推車,向愛林南山深處進發,一直走到林密途窮,停車雪中步行幾百米才到采伐地點。我們用彎把鋸將大樹放倒,用大斧子打掉枝丫,再造出3或4米的件子,然后用繩子拽下山裝車,直到運到林場貯木場,已是日隱西山、暮色四合了。那時氣溫雖常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但我們后背卻熱氣直冒,又冰霜聚結。回到駐地身子像散了架似的,連吃飯的力氣都沒了。
       那時伙食也很差,粗糧多,細糧少,新鮮蔬菜從來見不著,即使凍白菜也經常斷頓。做飯師傅心好,把不多的面粉全做了饅頭給我們做午飯,我們揣在懷里,在山上就著林下的大粒雪吃得蠻香,但早晚飯卻只有粗糧凍菜了。有一陣兒凍菜斷了一周左右。有南方來調木材的“老客”調侃我們:“一天三頓高粱米子兒,大醬拌涼水兒。”形象地道出了當時生活的窘況。據說山上小工隊也強不了多少,這讓我第一次對林業一線職工的艱辛有了切膚感受。
       后來我還在木材點擔任過檢尺員,看著工人踏著自編的號子,步調齊整地將一根根原木裝上火車,這較原始的勞動和民間藝術創造之美深深地打動了我,令我終生難忘,也使我對林區木材生產基本流程,從森調、采伐、集材、運材、造材、歸楞、裝車外運有了大概了解。可以說是“愛林”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給我上了林區第一課,從此讓我與林區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上山下鄉砍過小桿,用拖拉機運過原木;考入牙林師就讀期間,隨老師、同學去林區“體驗”過生活;在林海日報社工作10年間,我更是幾乎走遍了大興安嶺林區的每一個林業局和已記不清的基層單位,但卻再沒去過“愛林”這片土地和山林。可每一次路過愛林車站,我心里都會涌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思緒。
       后來我到滿洲里做新聞工作后,雖遠離了這片母親般的山林,但卻更加掛念他的變化興衰。“天保工程”實施10周年之際,在林管局黨委宣傳部的支持下,滿洲里日報社舉辦了“‘天保’十年看林區”活動。報社員工分為春、夏、秋、冬4個組,各赴兩個林業局采訪、參觀。時任林管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商曉東全程參加采訪,并邊走邊講解了林區發展的坎坷歷程和“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的可喜變化,使行業外新聞人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林業教育。我也有幸全程參與了活動,最后一次雖去了愛林所在的庫都爾林業局,但因沒有采伐作業而去了其它林場,真可謂失之交臂,更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2017年夏,剛剛退休的我終于有機會重訪了40多年來魂牽夢繞的舊地———愛林。庫都爾林業局黨委宣傳部部長鄂天真理解我的心情,當天就安排了故地尋訪。車到愛林,恍如隔世:當年成排的平房、熱鬧的林場被三兩家養牛戶取代;而我曾住過的板夾泥房和整個車站都湮沒在了荒荊蔓草之中,不禁讓人陡生物換時移的喟嘆。向南遠望,松樺蓊郁,逶迤巔連,充盈著無限的希望,為我惆悵的思緒涂上了一抹青青的慰藉。
       當然,這次故地重訪還想看看全面停伐后真實的林區。同行的王德生在庫都爾林業局曾擔任過總經濟師,對林業發展多有見地,他建議去原林看看沙棘種植。大片的沙棘林真的讓人眼前一亮。據了解,沙棘作為經濟作物用途頗廣,大興安嶺林區早有試種,但像庫都爾林業局種植之早、規模之大在林區可謂首屈一指,這與當年庫都爾人大膽引進、執著探索密不可分。從1999年1000株起步,經過10幾年的擴繁,已逾萬畝,達60余萬株。望著眼前走過多年風雨的沙棘果和不遠處新種的藥材“還魂草”,紅紅的果隨風搖曳,黃黃的花一地鋪金,構成了老林區一幅靚麗的新畫圖。
       臨別之際,正趕上林業局邀請知名沙棘加工企業來技術授課,我們前去體驗了一下氛圍,只見幾百人的會議室座無虛席,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新的勃勃向上的力量。
       歸來途中,望著徐徐退后的綠色山嶺,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原林”“育林”和“愛林”這一串特征鮮明、蘊含豐富的地名。林區開發從原始林開始,繼而認識到“一手砍樹,一手栽樹”而大面積育林,再到深層次認識森林的生態效益,加以全面保護培育壯大,這是人類對森林認識的升華,是時代進步使然。而在這大轉軌期間能夠積極面對,開拓新途,不正是對森林、對林區、對家鄉最深沉的愛嗎?推而廣之,全社會每一個人不都應該關愛森林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嗎?
       我從“愛林”開始認識林區,又在故地覓得了“愛林”的真諦,但愿能得到更多人的同感則幸甚矣!(殷詠天)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