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何康紅
年關日近,年貨漸漸擺上攤點。看見那些花花綠綠的爆竹,筆者似乎聞到了濃濃的“火藥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慶賀新年的傳統民俗。沒有爆竹聲,似乎就少了年味。但燃放煙花爆竹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很多大中城市都出臺了“禁放令”,并采取定點、限時等控制辦法。林區雖沒有頒布類似的“禁放令”,但筆者認為,過年時也應盡量減少“火藥味”。
爆竹點燃后,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氣體及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嚴重污染空氣。此外,由燃放鞭炮引起的火災、炸傷手臂、面部等事故屢見不鮮。因此,減少燃放煙花爆竹,對于保護環境,維護人們正常生活秩序,都是十分有利的。林區雖不是高樓林立,人員密集,但每年春節特別是除夕之夜,持續兩三個小時的燃放,火藥味久久不能散去,污染的空氣雖不至于給林區人民造成嚴重影響,但對患有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危害很大。且紙屑滿地,給節日期間的環衛工人增加了工作量。
千百年來,燃放煙花爆竹已成為我國的春節習俗,絕對禁止恐難做到,但可盡量減少燃放量。我們不妨將“萬響”換成“千響”,把“千響”換成“百響”,將燃放煙花爆竹換成和家人一起欣賞電視、網絡節目,或者裝飾房間、做美食,更可以和父母、孩子聊天、出游,增加親情友愛,同樣也能過一個快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