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回望60余年的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的歷史,一代代務林人爬冰臥雪、肩扛手提、艱苦創業,經歷了人工、畜力到機械化的木材生產以及停伐轉型等歷程,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以“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大興安嶺人精神,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奮斗之歌、奉獻之歌。
在綽爾,就有這樣一位典型的第一代務林人代表。他只身來到林區,從抬大木頭做起,干遍了林區木材生產苦、累、險崗位;他剛正不阿,幾度沉浮不改勤勉本色,雖然初中畢業,但憑實干和熟通林區木材生產業務走上領導崗位……他就是綽爾林業局退休干部周俊峰。
周俊峰出生在舊社會,從小吃不飽穿不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搞土改分田地,徹底改變了他家的生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沒有中國人民的解放。所以,從小我就對黨有著特殊的感情,入黨是我多年的愿望。入黨之后,我干勁更足了。黨讓干啥就干啥。什么抬大木頭、什么裝車,干啥都行。入黨后,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努力工作,要按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論什么時刻,都首先要記得自己是名黨員,要為黨、為人民努力工作,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不能敗壞黨的名聲。”在周俊峰的身上,我們能體會到林區開發建設者不平凡的崢嶸歲月和一名黨員的逐夢歷程。
歷盡困苦 嘗遍艱辛
周俊峰生于1940年1月,遼寧省開原縣人。舊中國食不果腹的艱難歲月是老一輩中國人的共同記憶,而周俊峰更因早年喪父,家庭生活困苦,母親一人拉把他們兄妹4人艱難度日。1958年,在林區工作的大哥來信說,林區正大批量招人,月工資達幾十元。周俊峰一聽可樂壞了,直接買票來到了綽爾林區。為盡快掙到工資,周俊峰來到綽爾的當天下午,就去找招工部門報到,被分配到大南溝采樹籽,這是林區較輕的體力工作,但也是季節性的工作,沒多久,采樹籽完成,這個隊就變成了木材生產主伐隊。周俊峰也慢慢練習抬大木頭,逐漸熟悉了林區各工種的工作,采伐、造材、倒套子,趕牛馬爬犁運輸……這些活他都干過。
處處留心 嶄露頭角
周俊峰是個干什么都要干好,干什么都要干得明明白白的人。1959年春天,他回到局址看哥哥,在街上巧遇時任綽爾林業局森林調查隊負責人的丁國安,丁國安看他精神飽滿,富有朝氣,就攀談起來,邀請他到調查隊工作。
當上調查工的周俊峰從拿尺桿搞測量開始從事森調工作。調查工作需要制圖,也需要計算數據。而初中學習的珠算正好有了用場。手指撥動,加、減、乘、除順手拈來,在當時沒有任何電子計算工具的情況下,他的運算能力可解決了調查內業計算的大難題。他還處處留心,看丁國安進行調查測繪制圖,就在旁邊看,不久也掌握了制圖技能,漸漸地他在制圖、選標桿、計算內業等方面成了“全通”型人才。調查工作結束后,他又先后被幾個小隊要去擔任記賬員、工資員。
1962年在林業局生產科當科員期間,他被派到當時國家林業部主辦的木材檢驗員學習班學習。培訓班結束時,他以綜合考核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結業。除了個別大專院校畢業生懂得木材檢驗外,他成了沒有“文憑”的木材檢尺“專家”。
在生產科任科員期間,他是個在辦公室里坐不住的人,各個林場、各個工隊、每條溝系他都跑,對全局性的生產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數據清晰,把工作業務牢牢抓住手上。
剛正不阿 幾度沉浮
1962年年末,林業局撤銷了當時的6個林場,轉為工隊建制。因為他在林業局生產科期間工作的出色表現,被任命為伊敏林場任工隊長。采伐、集材、裝運等木材生產各個工序對他來說都相當熟絡,到任后,他科學調度,現場指揮,很快把工隊的木材生產抓了上來,產量穩居各工隊之首。
“靠誠實立足,憑實干立業”是周俊峰的做人信條,他性情勇毅,平生最看不慣投機取巧的事。1965年,就在他事業風生水起之際,發生了一件事,讓他遭受了人生一次重大轉折。那時候,職工都按工種級別開資,也按工種定糧食供給數量。一位職工因為患病調換了工種,從五級工降為四級工。工資降了,妻子、孩子沒有戶口,生活比以前更困難。身為隊長的周俊峰為了照顧他讓他趕馬車,負責工隊糧食、物資運輸。干了不久,這位職工又有了新點子,他找到周俊峰,要求在月初干一天倒套子(六級工)的活,然后再下來趕車(四級工),按照當時的慣例,這樣到月底做工資時,他就會享受五級工工資。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立即遭到了周俊峰的回絕。這位職工惱羞成怒,對周俊峰破口大罵,還揚言要用大斧子來劈周俊峰,被大伙拉開。
本該就此平息的一件事,沒想到被人一個電話打到了當時林業局黨委書記那里。半夜,周俊峰被車接回。第二天,林業局要他寫檢討書,“罪名”是他和工人干仗,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周俊峰認為事不在己,堅決不寫檢討書,就這樣,他被撤職并調離了原工隊,到另外一個工隊檢尺。
再度復出 扭轉困局
是金子總會發光。從檢尺員做起的周俊峰,從工隊檢尺員到貯木場檢尺員,再到生產科科員,一步一個腳印,重回人們的視野。
上世紀70年代,林業局貯木場生產質量、數量一直上不來,工人勞動積極性不高,貯木運輸成了制約林業局木材生產的瓶頸。為此,林業局對貯木場班子進行了調整,周俊峰先后被提拔為貯木場副主任、主任。
上任后的周俊峰改變工作作風,跟班作業。看到哪個工人扛不住勁,他就上去抬,裝車擺弄不明白,他拿起壓腳子就上火車上看車。里插立柱、外插立柱的門道,平板車、斗車的區別,大鐵線上誰看車、誰開絞盤機,怎么捆腰線,這些都做到心中有數。哪個崗位沒按標準生產,哪個人工作不負責任,他迅速處理,他甚至每天都到領車房領車、分配,事無巨細做安排、調整。
務實的工作作風是無言的說教。在這期間,他曾五次受工傷,四次手腳指骨折。這段“拼命三郎”的時光,讓他成為木材貯運業務的行家里手。貯木場裝運產量連攀新高,各項管理井井有條,生產產量、質量全面提升,木材裝運產量從接手時的10多萬立方米,增長到近30萬立方米,貯木生產走向正軌。
榮擔重任 不改初心
真抓實干出業績,勤勉務實慧人識。1988年,周俊峰被調任到林業局任局長助理,主抓木材生產。1989年6月,被提拔為綽爾林業局副局長,分管木材生產、森林防火等工作。
榮升領導之后,周俊峰不改勤勉本色。在防火管理上,他狠抓責任落實。無論什么時間,無論哪個崗位,他隨時檢查,如果發現漏崗、失責,必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哪里有火情,他肯定第一個到火場,身居要職,也不空坐著指揮。在他任副局長的6年間,林業局未發生過森林火災。
“嚴、真嚴!他的管理秘訣就是真干真管,工作作風就是‘在現場’。在任期間,很少能在辦公室里找到他,他跑遍了綽爾的山山嶺嶺,在他面前,誰也不敢馬虎、鉆空子。”說到周俊峰,當時的綽爾人都是這樣評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