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張玎
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美。 “五一”國際勞動節,有很多勞動者因工作原因放棄了休息,依然奮戰在工作一線。他們有客運值班員、有醫護人員、有“城市美容師”、有快遞小哥……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也屬于這個時代的平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走近這些平而不凡的人,把目光和掌聲投向身邊每一位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勞動者,并向每一位“我勞動我光榮”的勞動者真誠地道一聲:“您,辛苦了。”
叢野:詮釋“鐵路人”的初心與擔當
450米,這是一座站臺的長度。
16對,這是每天經停牙克石火車站的列車數目。
3000人,這是牙克石火車站平均每天發送的人次。
這些數據匯聚在一起,呈現了牙克石火車站客運值班員叢野一天的工作。
1989年出生的叢野是第三代“鐵路人”,自幼成長于鐵路之家的他對鐵路有著深厚的情感。2012年從部隊轉業后,叢野毫不猶豫地選擇投身鐵路事業,開始了“鐵路人”的生活。工作9年來,他不僅見證了鐵路事業的發展,也實現了自己從一名普通旅客到溫暖服務者的成長蛻變。
“保障旅客安全,保證列車正點運行。”是叢野常說的一句話。這話聽來平常,做來卻有遠超常人所想的辛苦。客運值班員不僅要為旅客提供貼心服務,更要與極端天氣賽跑,晝夜不歇清理車站安全白線路障、積雪,確保列車正常運行和旅客上下車安全。人民鐵路為人民,在叢野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鐵路人”的初心與擔當。
任婷婷:用細心和愛心點亮患者的希望之燈
“重癥醫學科是守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我能做的就是將這道防線守得牢固。”當問到如何理解ICU護士這份特殊職業的初心和使命時,任婷婷堅定地回答道。
自2008年進入內蒙古林業總醫院重癥醫學科以來,任婷婷每一天都在與死神賽跑,分秒必爭。ICU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所有患者和死亡的距離往往只在一線之間。也正因如此,豐富的理論知識、高度的責任感、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應變能力是每一名ICU護士必備的素質。
“我們這個行業很少有假期,能陪家人的時間屈指可數,在選擇這份職業的時候,我就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什么,即使很累,但初心從未改變。只要能換回患者的健康和更多家庭的幸福,再多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感謝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任婷婷們”用行動踐行南丁格爾誓言,用細心和愛心守護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之燈。
陳晶娥:做一名合格的城市美容師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街道路面為伴,沒有節假日和休息日,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把城市最美麗的一面呈獻給所有人,他們就是環衛工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城市美容師”。
今年53歲的陳晶娥就是“城市美容師”中的一員,提起自己的工作,略顯羞澀的陳阿姨開始變得健談起來,臉上也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絲自豪:“每年五一小長假,我們都不休息,早上7點多就上崗,一干就是一整天,為的就是給牙克石市廣大市民朋友和外地游客創造一個整潔有序優美的生活環境,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大家臉上滿意的笑容,就覺得值。”
默默堅守崗位,時刻不曾停歇是“陳阿姨們”每時每刻的真實寫照,感謝那個在街道上片刻不停揮動著掃把的“你”,以及背后無數個“你們”。創建文明城市,共建美麗家園。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為最美城市做力所能及的事,從不隨意吐痰、不亂扔紙屑開始……
王榮海:風雨無阻 使命必達
一輛紅黑相間的快遞小車旁,一群身著相同顏色制服的快遞小哥正往車上裝載貨物。
早上7點40分,順豐物流牙克石營業部快遞員王榮海和同事們緊鑼密鼓地卸貨裝車。隨著五一假期將至,許多人緊張的工作步伐正在逐步放緩,而王榮海和他的同事們卻進入了業務沖刺的預熱階段。
作為“城市里的擺渡人”,快遞員是貨物流轉“最后一公里”。快遞員的工作日常不是在送貨取件的路上,就是在聯系客戶的路上。用王榮海的話說,“干我們這一行,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您好,我是順豐快遞員’,走街串巷,爬樓入戶,陪在家人身邊的時間真的很少,回到家里累得一句話都不想說,特別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雖然全天候不定時的配送工作、與客戶送貨取件的溝通對接偶爾會讓性格幽默的他有些無奈,但是每每看到客戶收到貨物后滿意的笑容,他還是會為自己投身快遞行業的決定感到自豪。
“風雨無阻,使命必達。”這是無數和王榮海一樣的遞員們用執著和堅守踐行的承諾,讓我們真誠地道一聲:“快遞小哥,您辛苦了!”
董玉軍: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我們逆行的背影
4次“三等功”、11次嘉獎、8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次被評為“優秀士官”,2015年榮膺內蒙古自治區撲火先進個人稱號……
在無情火災前,他是奮勇當先的急先鋒;在新兵面前,他是無微不至的引路人;在紛繁復雜的工作面前,他是兢兢業業的耕耘者。他就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消防支隊三級消防長董玉軍。
在消防支隊的戰士們眼中,董班長是一名真正的“勇士”。他先后參加過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 “4·30” 俄羅斯入境山火、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5·02”等森林火災的撲救,董玉軍有著豐富的森林防滅火一線實戰經驗。每次火情,只要有他在場,戰士們投入到救援中時,總能多一分從容。從2002年入伍至今,董玉軍離開故土,默默扎根奉獻在茫茫林海,參加各類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超過上百次。有警必出、聞警即動,奮戰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實際行動將“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融入血脈。
喬繼:竭盡畢生所學 守護一方綠色
一個新疆人,不遠千里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默默為林區森調事業奉獻19年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在與喬繼深度交流的那個下午,記者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2年本科畢業后,西北漢子喬繼只身奔赴內蒙古,成為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的一名森調工作者,這一干就是19個年頭。19年里,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林區的每一處生態功能區,調查研究野生植物千余種,現在又擔起了《大興安嶺植物志》編撰工作中10科200多種植物考證標本、查閱文獻和鑒定物種的工作。
由于森調工作的特殊性,對喬繼和他的同事們來說,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都是一個不放假的“勞動節”。“竭盡畢生所學,守護一方綠色”,喬繼道出的不僅是林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還生動詮釋了甘愿為林區事業默默堅守、無私付出的熱愛與情懷,讓我們向可愛的森調工作者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