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對于從小生長在林區的我們來說,春天有著另一層含義——春季森林防火工作開始了。
父親是一名務林人,從林區“采伐”到“停伐”,林場的工作重心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春秋兩季的防火任務一直貫穿始終。幾十年來,他身負護林防火的重任,以場為家、集中食宿,與家人聚少離多。對于父親而言,防火是他的“頭等大事”。
記得那是2019年,距離我的婚禮只剩下兩天,父親還在外防火巡護,作為準新娘的我為婚前的準備忙得不可開交,我抱怨著:“馬上就舉行婚禮了,爸爸怎么還不到位?”媽媽安慰我說:“防火任務重,趕上‘非常時期’,咱們自己張羅吧,讓你爸踏實工作……”
父親在婚禮前一日返回家中,我苦笑著說:“您真是參加婚禮來了,跟客人到達時間還真一致……”話說到一半,我才開始打量起父親,他身著滿是塵土的橘黃色巡護制服,連自己的衣服都沒來得及換。一段時間沒見,父親本就黝黑的面孔更加粗糙了,利落的平頭中隱隱夾雜著白發。我突然語塞,原來他對家庭的擔當用在了更大的地方,是那一片他熱愛的綠水青山。
多年來,“防火當先”的父親,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春防期還沒開始,父親就開始在家的附近來回溜達,前院鄰居家門口的一圈小柵欄引起了父親的注意。了解到鄰居準備用這塊小地方種花種草,他緊鎖著眉頭在人家門口比量了好一陣兒,最后找到鄰居商量起來:“這個門前的柵欄有點寬啊,車輛來回都不好過,要是有火情,這就擋住了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隱患啊!”在和鄰居一同拆除了柵欄之后,回到家的父親長舒一口氣,“今天這柵欄不拆啊,我這心都不能放到肚子里,防火無小事,每個人都得注意啊。”
春防期開始,父親就前往林場上崗了。我和母親也像父親一樣將防火當“家業”,把防火意識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大風天氣,誰家的煙囪冒起白煙,我們一定會去敲門提醒;各家各戶為春耕做準備,菜園子里面有發酵糞肥的,母親就和我去叮囑一番,如何妥善管理糞肥,避免與火源接觸;在路上偶遇拾廢品的老夫婦,母親發現三輪車上捆綁的紙殼廢品中有煙花爆竹的殘余,剛剛熟絡起來就開始向對方宣傳防火知識:“大爺大娘,這些東西都屬于易燃品,很危險,要趕緊處理的,不能麻痹大意呀……”我的愛人是個徹頭徹尾的煙民,平日里少不了被我和母親嘮叨,“在家和單位你要文明吸煙,在外面,尤其是野外嚴禁帶火和吸煙!”“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遵守林區防火規定,千萬不能放松警惕。”
不久前,在注射森林腦炎疫苗的現場,我和父親偶遇了,來自不同單位的我們都在為春防做準備。旁邊的叔叔笑著說:“你們這是‘上陣父女兵’啊!”也是在今年,我第一次加入到女子防火巡護的隊伍,而父親即將要退休。2021年春季森林防火期,是我們父女交接“護林防火”這一接力棒的重要時刻。防火“家業”代代相傳,守護家園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是我們林業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