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吉文,絲絲細雨伴著陣陣花香,沁人心脾。站在自家門前新修建的水泥路上,看著家里新建起的彩鋼瓦倉房和四周漂亮的板杖子,78歲的李忠淼老人贊不絕口:“拆舊蓋新房敞亮,街巷硬化路寬暢,健身娛樂有廣場,幸福生活正啟航。感謝共產黨,讓我日子越過越有勁兒!”李忠淼老人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吉文林業局吉鐵管護所的一名退休職工,如今“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標準化林場,幸福綻放在老人的笑臉上。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中國夢是國家的夢,也是百姓的夢。我的夢想是再活30年”!
如今,走上吉文林業局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樓房,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泥馬路,一排排整齊的民居煥然一新,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林區年度會議召開后,吉文林業局圍繞“管好資源、造福百姓”的發展戰略,緊緊抓住“惠民”工程這根主線,堅持做好民生大文章,棚戶區改造、貧困救助、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項目,猶如一縷縷春風吹遍家園每一個角落,使地區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順民意 盡心算好“民生帳”
林業局把打造優美環境作為增強職工群眾幸福指數的措施之一,盡心算好“民生賬”。在發展定位上,始終圍繞率先建設“舒適優美、宜居和諧”的標準,傾力打造生態宜居幸福的生活環境。
在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同時,他們對局址主次干道、巷道和庭院改造升級,硬化林業局及林場水泥路11公里,維修沙石路8公里。新建2處休閑廣場,面積共計9000平方米。維修排水溝2公里。截止到目前,吉文林業局累計棚戶區改造3447戶, 193040平方米。其中,局址新建樓房1312戶,74874平方米,異地建設樓房57戶,4055平方米。新建平房260戶,9197平方米。維修樓房474戶,29542平方米。維修平房1344戶,75372平方米。
伴著“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的奮進戰鼓,今年春天,一場以“舉目皆風光,放眼盡芳菲”為主題的大會戰席卷了吉文林區。從機關到基層,從干部到職工,吉文林業局局屬各單位、改制企業、機關科室等18個單位的800多人投入到了這次會戰之中。林業局組織了30多個施工小組,數十輛機械設備,成立了20支“青年突擊隊”、“黨員突擊隊”,夜以繼日、忙而有序地投入到拆舊房、建新居、清垃圾、修道路、搞綠化等各項施工過程中,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情況下,形成了全員參與、合力攻堅的大會戰場面,全力助推“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
自 “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以來,吉文林業局已維修、新建柵欄10000多延長米,更換彩鋼瓦8000平方米,粉刷建筑圍墻3000余平方米。結合深山遠山職工居民搬遷工作對林場的危舊房進行拆除,已拆除危舊房86戶。硬化棚戶區樓房小區路面43300平方米,硬化棚戶區平房路面21400平方米、4200延長米;維修柏油路、沙石路5900米。硬化吉庫林場水泥路5000米、16500平方米;吉鐵林場硬化水泥路5000米。新建65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1處,2500平方米文化花園一處,維修辦公場所6個,安裝路燈60多盞,義務獻工3萬余人次。
林業局將原來主街路面周圍的圍墻和有礙觀瞻的舊房舍進行了拆除,拓寬了視野。同時,又投資啟動光亮工程,在主街樓、基層服務窗口單位安裝了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每年都增加一定數量體育健身器材和文化用品。2012年以來,林業局開展了“小巷治理”工程,先后投入資金300多萬元,購置了鏟車和排污車,添加了140個垃圾箱,對多年來形成的大小“垃圾點”進行整治,使吉文地區的環境衛生得到前所未有的治理。對棚戶區、景區、街道兩側進行綠化。新增綠地面積4500畝,栽植樹木51300株,建成了年產500萬株苗木的種苗培育基地,不斷提升綠化美化品位和檔次。種植2000畝30萬株云杉和樟子松,就象一座“綠色銀行”,成材后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收入。
分民憂 撐起民生“保護傘”
2015年1月15日,對于工作生活在吉文林業局紅花爾基林場的職工群眾們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就在當天,23年來始終用自備的柴油機發電的紅花爾基林場,終于結束了無長電的歷史。全長13.7公里的輸電線路象一條銀色的連心橋,把紅花爾基林場的職工群眾和林業局黨政領導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這個距局址128公里的偏遠林場國電的開通,使得在林場工作生活了半輩子的紅花爾基人終于也象城里人一樣,用上了彩電、冰箱、洗衣機,一個個喜笑頦開。
近年來,吉文林業局投入公益性事業的資金達到800多萬元,起到了改善外部環境和穩定人心的雙效作用。投資200萬元修建3條民心路,使局址水泥路總長達到10公里,初步形成了“四橫四縱”的道路交通網。投資200萬元,對居民樓、黨委樓等多棟樓房地下管道進行了改造,對10000多平方米的棚戶區平房房頂全部更換成結實耐用的彩鋼瓦。
林業局開展了“雨露學子”工程,本著絕不讓一名困難職工家庭子女輟學的原則,幫助困難職工家庭子女順利入學。截至目前,共幫扶困難大學生374人,發放助學基金50.4萬元。吉文學子喜報頻傳,先后有20余名莘莘學子考入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家重點院校。
樁樁件件飽含深情,點點滴滴溫暖人心。一項項民生實事的落實,讓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民生建設帶來的實惠,幸福感與日俱增。在愛與被愛、關心與被關心、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中,全局上下凝聚成齊力發展的血脈,把溫暖不斷傳遞,把家鄉建設的更好。
助民富 開啟致富“幸福門”
記者在吉文林業局采訪期間,聽到了“養狐大王” 王青山,“養豬狀元”印淑清,“食用菌培植能手”李曉旭等一個個當地人耳熟能詳的名字……
吉文林業局把職工發展家庭經濟,提高可支配收入做為主攻方向。發展以種植、養殖、培植為主的林下資源產業,打造“黑木耳之鄉”和“山產品之鄉”;利用好國家惠林政策,做大做強北五味子產業,打造“北五味子之鄉”。
目前,食用菌培植基地建設工程平均每年種植地栽黑木耳、蘑菇150萬袋。北五味子基地建設工程在鞏固原有500畝野生五味子規模的基礎上,加大1500畝的野生五味子擴繁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較具規模的五味子基地3處,完成了種子園、試驗區、大田苗圃和溫室大棚建設,正逐步形成擴繁、種植、培育、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生產格局。種植養殖基地工程逐步形成以豬、馬、牛、羊為主的常規養殖業和以二代野豬、森林雞、狐貍等為主的特色養殖業,企業在技術服務、產銷信息、林地使用和無息貸款等方面給予扶持,養殖規模己達到4萬多頭(只)。林業局籌措資金333.6萬元,為困難職工發展家庭經濟提供無息貸款, 建立起幫扶困難職工的長效機制,對有能力發展家庭經濟的困難戶,送信息、送技能、送科技,幫助其確定家庭經濟項目,并多次舉辦養殖、食用菌培植、中草藥種植等培訓班,通過思想幫扶、科技幫扶、貸款幫扶、政策幫扶、結對幫扶、節日幫扶等措施,使122個家庭經濟戶受益,其中有65名困難職工家庭通過發展家庭經濟脫貧致富。把發展的腳步,不斷托舉上新臺階。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凝聚著民生工作的力量。猶如涓涓清流滋潤著百姓的心田,又如一縷縷陽光,灑遍了吉文河畔,也溫暖著吉文人的心。(趙佳佳 毛虎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