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大地色彩繽紛、風景如畫。
走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甘河林業局,隨處可見建飾一新的磚房,寬敞整潔的庭院,獨具特色的文化廣場,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一張張笑臉,一句句滿滿幸福感的心里話,映襯著和諧美麗的新林區畫卷,這幅溫馨怡人的畫卷濃墨重彩地描繪出“十個全覆蓋”工程給甘河林區職工群眾帶來的巨變。
處處展新顏 百姓樂開懷
在甘河林業局文化宮,新修建的8000平方米的青年廣場顯得寬敞大氣,廣場兩側的云杉樹搖曳多姿,在附近居住的職工魏申芝樂呵呵地說:“這下好了,順著修好的水泥路,來到文化廣場,跳跳舞,扭扭秧歌,心里別提多敞亮了。”
“甘河東西走向的人行道沒修的時候,路面不是很寬敞,我們散步的時候還得躲著車。今年人行道竣工了,我每天都要在人行道上散散步,走在干凈寬敞的人行道,心情總是好的。”職工王樹禮對記者說。
據了解,甘河林業局組成五個組進行危舊房拆除工作,每個組都由一名處級領導包片,每個單位由一個機關部門督導,一事一議,一戶一策地推進拆除工作。各包片處級領導每天都和督導部門一起到住戶家中工作,按照各戶不同的情況,及時調整工作方式方法,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走群眾路線,帶著熱心、耐心和責任心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存在的困難,有效地改善了他們的居住環境。
進入4月份,林業局將鎮內“三橫三縱”街道劃分了責任區,確定了責任部門和責任單位。邀請哈爾濱設計院對棚改小區和興安公園進行了規劃,邀請莫旗綠都園林公司對鎮內街道和國道301十公里景觀帶進行了綠化設計。同時,要求各基層單位對本單位繼續綠化,切實做到無死角,全覆蓋。截至7月18日,甘河林業局拆除危舊房971戶,街巷硬化7公里,安裝路燈460盞,綠化植樹65000株,建設興安文化公園1座,街道房屋立面裝飾2230平方米,新建和維修柵欄2870延長米,新建和維修倉房180戶,清運垃圾42570噸。日均投入人工數量135人,共投入人工16640次。
幸福指數高 干群心連心
甘河林業局建局早,房屋多,人口多,情況比較復雜,在面對拆遷點多、面廣、情況復雜、糾紛多的情況下,他們積極做到各責任單位切實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認真解答拆遷戶提出的疑問,講解政策。
他們堅持“林地統籌、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群眾參與、多方論證等方式,結合實際制定了既保持原有風格、又突出本局特點的總體實施方案。
“走上水泥路、住上新樓房、喝上放心水、小鎮像公園、出門路燈照、休閑有廣場……這些是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如今全成為了現實!”說起這幾個月甘河林區發生的巨變,已近八旬的盧明義老人露出幸福的笑容。
“想想我要搬到小鎮居住了,條件不好的我也能住上棚戶區平房,黨的好政策我都趕上了!”庫西管護所陳大哥滿臉喜悅。今年,這個局建成了100戶棚戶區平房,住新房的心愿,是遠山林場職工居民一份沉甸甸的“心結”,如今,美好的愿望即將實現了。
在甘河林業局副局長殷殿君所負責的包片區域中,鐵路車站北側有兩個住戶,住房極為破舊,同意拆除舊房,但要求有一處住房,殷殿君親自打電話聯系,找朋友幫忙,找房產科協調,幫助這兩戶危舊房住戶解決了住房問題。
同樣的事例在繆鐵軍副局長包片的區域也頻頻發生,住戶莊偉家的一棟板夾泥平房,住有一對年近八十老夫妻。繆鐵軍考慮老人家年齡較大,無力完成拆除任務,向老人鄭重承諾,一切搬遷和拆除工作都由責任單位來做,而且還要達到老人滿意,莊偉夫婦拱手感謝領導的關心和照顧。
一本本“民情日記”,一場場意見征求會,一次次工作協調會,架起了干群連心橋。
如今,走在甘河林業局新鋪設的荷蘭磚道上,深深地被百姓發自內心的喜悅所感染,“‘十個全覆蓋’工程好啊,為老百姓實實在在辦了好事。”百姓話語中的兩個“好”字,蘊含著林區發生的巨大變化:林場一改過去殘墻破房、臟亂泥濘的景象,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公共服務顯著提升,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林區百姓奔小康的步伐明顯加快,幸福指數不斷“刷新”。 (米何妙子 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