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庫都爾林業局森防站站長孟祥玉
她身材嬌小,卻巾幗不讓須眉;她身處大山,卻心系祖國生態平安。她就是庫都爾林業局森防站站長。孟祥玉自1984年從牙克石林校畢業以來,一直從事森防工作,在大興安嶺林海中度過了27個春秋。
孟祥玉每年都有七、八個月的時間都在樹林中度過。她帶領森防人員為及時預報出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趨勢,每年的4月初,冰雪還未融化,她就帶領著森防人員開始進行越冬蛹的調查。為查找落葉層下的蟲蛹,她們需要用手扒開積雪,手、腳常常會凍僵、凍麻。進行春夏森林病蟲害調查時,為選設的標地有代表性,她帶領森防人員每天很早出發,一走就是幾個小時,翻山越嶺,爬山涉水,被露水常常打濕了半截身子。
為摸清害蟲種類、數量、發生范圍等,她和隊員們在野外搭帳篷長期駐點監測,對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進行系統的調查,她們每天早上7點出發,回到帳篷常常是晚上6點多。調查落葉松林內落葉松毛蟲、落葉松鞘蛾,白樺林內中帶齒舟蛾,楊樹林分月扇舟蛾時,一天要跑25個調查點。調查蟲源地落葉松毛蟲的發生狀況時,森防人員常常爬上近45°的山坡,即使是身體條件好的森防人員到達目的地時,也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可是孟祥玉總是咬著牙,始終跑在最前面。懸掛調查落葉松毛蟲、落葉松鞘蛾性誘捕器更是辛苦。懸掛地點設在發生地巖山、育林、烏克里等地,總計觀測調查13塊樣地58個點,一次全調查下來,車行程達140多公里,人員要行走10多公里,她為了搶時間、趕任務,主動拿起調查器材領航引路,一路上還講著笑話、唱著山歌,給隊員們加油鼓勁。結果不到兩天的時間,她們就完成了任務。到了晚上,她又和隊員們開始了正常的燈誘工作,誘到的昆蟲越來越多,昆蟲就會飛進嘴里、脖子上、身上,鱗片接觸到皮膚,身上奇癢難耐,她顧不得這些,卻忙著去記錄收集稀有標本。常常半夜12點之后才能睡覺。這些年來,走遍了庫都爾生態功能區50多萬公頃的山山嶺嶺、大小溝系,對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分布范圍做到了心中有數、預報準確 ,為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食蟲鳥的人工招引是庫都爾森防站重要的生物防治工作之一。每年三月剛過,孟祥玉就帶領森防人員肩扛鐵梯,手拎鳥巢箱,踏著積雪,走進了茫茫林海。懸掛清理和修補鳥巢箱時,她的手上、臉上時常被樹枝刮得傷痕累累。功夫不負有心人,鳥巢箱防治面積達6000余畝,筑巢率達33%以上,把森林病蟲害控制到了最低水平,達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她還在鼠情監測的同時,運用科學防控手段,開始對防治鼠害的新藥“貝奧雄性不育劑”藥效調查,完成了“貝奧”雄性不育劑藥效試驗。
森防工作是一項科技含量高、技術性強的工作。孟祥玉帶領著大家建的標本室,如今已有昆蟲標本近兩萬件。植物標本600余件,生態標本60余件。這些精心制作、栩栩如生的標本,無不凝聚著她和森防人員的心血和汗水。五年來,她們累計踏查有林地面積約650萬畝,完成50萬畝的科學防治任務,檢疫苗木5000多萬株。她本人撰寫的《落葉松毛蟲卵、幼蟲和蛹的空間分布型及序貫抽樣技術的研究》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第四屆青年科技人員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由于工作業績突出,她多次獲得全國森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內蒙古自治區森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吳志輝 龐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