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孫嵐:用“辛苦指數”換“幸福指數”
孫嵐,現任綽源森工公司工會干事。身兼多職的她一直奮戰在黨務戰線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來自心靈的承諾,用工作業績傳遞著職業正能量,用忠誠和奉獻詮釋著自己的務林夢。
2015年5月,她代表林區參加自治區總工會舉辦的“勞動打造亮麗風景線”主題演講比賽,并喜獲一等獎;2016年3月榮獲“林區五一巾幗標兵”稱號;2012年4月和2016年4月兩度榮獲林區“優秀團務工作者”稱號,多次被森工公司工會授予“先進女職工”稱號,多次在森工公司各部門聯合承辦的演講賽、知識競賽、體育競賽中獲得獎項。
作為一名工會干事,她以“誠善為人、細實為事、團隊為先、服務為本”的工作理念作為座右銘,經常跟著公司工會調研組下基層,聽心聲、摸實情、解難題,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了工會各項工作任務,用“辛苦指數”換“幸福指數”。
作為一名宣傳干事,她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洞察力,講好工會故事,把筆頭和鏡頭作為傳聲器,為工運事業和企業改革發展宣傳造勢,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輻射作用。
郭令令:十載青春唱響奉獻歌
郭令令,2010年7月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年8月分配到得耳布爾森工公司森調隊技術股工作,2021年被任命為森調隊技術股股長,兼職森林資源監測野生動植物監測室組長,至今扎根林區已有10多個春秋。
森林調查是一項非常單調和艱苦的工作,常年在大山里奔波。夏天不但要面對突變的天氣,還要忍受蚊蟲叮咬。冬季頂著料峭的嚴寒爬冰臥雪,風餐露宿。有一次她頭部被蜱蟲叮咬,一個人在家沒有及時發現,直到頭部化膿才讓同事用針給挑出,這些困難并沒有嚇到這個南方女孩,反而使她變得更堅強了。在一次外業調查時,她和隊里的其他姐妹在原始森林里遇上了熊。當時,其他人都站在原地愣住了,只有她馬上召喚大家不要分幫,趕緊下山。在下山的途中,她始終走在最后,時不時地回頭觀望,向隊友匯報情況,最后在她的組織下大家平安回到公路上。回想起來,她冷靜面對危險時的責任擔當,讓隊友豎起了大拇指。
長期的遠山調查生活練就了她堅韌的性格。每天坐上一個小時車程,再穿上水靴走4公里的簡易路才能到成林驗收調查現地。一次,在調查占地植被恢復時,遇到了大雨,車掉進沼澤地里,山里信號不好。為了方便救援車能找到她們,郭令令獨自冒著冰冷的秋雨徒步走了兩公里簡易路去接救援車。頭發、衣服、鞋全部都被雨水淋透,她被凍得瑟瑟發抖,就是這樣,她依然堅持等到了救援車。第二天她便病倒了住進了醫院,就當大家以為她能借機會休整一下的時候,她只休息1天,就又回到單位,投入了新的工作。
她似一株大山深處的杜鵑花,將根深深地扎在了得耳布爾這片熱土上,總是在風雪中綻放美麗,書寫著美麗人生。
孫偉迪:為規劃事業攻堅克難
孫偉迪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的林業規劃組組長,從事規劃設計工作。
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她時刻督促自己利用書籍、互聯網自學,學習各類規程規范、分析方法、繪圖軟件。她還利用業余時間進修了林業領域的研究生,熟練掌握了Arcgis軟件、PS軟件、MAPGIS軟件、GPS的應用等。根據工作需要,她還學習了無人機林業應用和Metashape軟件的應用。
她時常因一個規劃中的問題,晝夜思考、反復斟酌;因一個數據不符,反復核對全部數據;因一個小班因子落圖不符,重新研究矢量數據。為了規劃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實際情況,她經常去現地踏查,趕赴項目基地了解實際情況,去林場勘察地塊,車進不去的山林全程步行。暑夏的蚊蟲叮咬、冬日的嚴寒襲體……都阻擋不了她的腳步。風吹、日曬、雨淋都是家常便飯。她白天踏查,夜晚加班,為了規劃事業攻堅克難。
2021年,孫偉迪作為項目負責人,負責并完成了《吉文森工公司林場場部對外連接道路工程臨時取料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電信普通服務試點建設項目》,根河森工公司、莫爾道嘎森工公司、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火災風險普查項目外業調查及內業整理工作。
孫偉迪參與完成的《牙克石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總體規劃(2019—2023)》項目榮獲2019-2020年度全國林業優秀工程咨詢二等獎,《內蒙古伊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8—2022)》項目榮獲2019-2020年度全國林業優秀工程咨詢三等獎。
張蕾:森調路上展英姿
張蕾是圖里河森工公司森林調查設計隊的內業員,在森調崗位上度過了5個春秋,能夠出色地完成每項工作任務。
2020年,公司修建三級公路、場場通公路,外業人員每天都會報送許多數據。她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地完成設計材料,連續多日都加班到天亮。當時她女兒還不滿5歲,早上女兒沒醒她就上班了,夜里回到家里孩子已進入夢鄉,她只能撫摸孩子親吻一下她的額頭。
每年綜合撫育、生長伐、人工促進、補植補造、植被恢復、母樹林等生產任務資料的制作和圖表的繪制都由她和同事合力完成,每份材料都要反復與野賬核對,做到每一項因子都與規程相符。公司每年下達的生產任務,需要根據變化的資源而不斷調整、補充、增減,這個時候資料要得特別急。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無論輸入材料,還是圖表繪制,到處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一次她患重感冒發高燒,可小隊的調查員急需一份伐區示意圖,她強撐著虛弱的身體繪制,一個會標點一個會標點地輸入。由于外業野賬模糊不清,繪制出現誤差,她就一遍一遍校對,終于找出了誤差的原因。示意圖繪制好了,她也累倒了。
為了使內業整理更為科學合理、更能體現現地伐區情況,她主動要求和外業技術人員一同上山檢查,從伐區立地條件開始,對各項因子詳細了解,從植被條件、土壤情況、坡度、坡向、郁閉度,到樹木組成,采伐方式她都一一翔實記錄。腳磨破了、臉和手劃出了血,都沒有阻擋她對這份職業的熱愛。
李杰:在綠色產業征程中闊步前行
李杰是滿歸森工公司白馬林場的食用菌技術員,過硬的技術和領導能力,使她成為業務骨干和技術帶頭人。
白馬林場把建設滿歸“最具優勢、最具特色、最具競爭力”食用菌行業精品和產品鏈展示基地作為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李杰肩負著食用菌生產的接菌工作。2020年大年初二,林場就著手液態菌的制作和生產。天剛蒙蒙亮,她邁出家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高溫環境下,她每天接菌20000袋、注入量準確控制在15-20毫升。在短時間內既要保證數量,又要確保質量,對她既是磨煉也是挑戰。她抱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在班組成員配合下,喜獲黑木耳大豐收。2021年新年伊始,她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中,看著培養車間一排排成活的木耳菌包,看見同事洋溢的笑臉,再苦再累她也無怨無悔。
接菌工作結束后,她還負責菌室消毒、溫、濕度控制、菌包長勢跟蹤記錄等工作,她都做得精準到位,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2019年,白馬林場開展科技攻關活動,組建了白馬林場食用菌Q C小組。憑借著對工作的那股鉆勁、韌勁,她成為研究課題的參與者,代表森工公司參加了林區Q C質量小組發布會,獲得三等獎。同年,她參與了《大興安嶺黑木耳地方標準》《“蒙字標”內蒙古大興安嶺黑木耳團體標準》起草編制工作,順利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專家組的審定,為內蒙古大興安嶺黑木耳申請“蒙字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胡愛麗:用行動守護森林健康
胡愛麗,現任畢拉河林業有限公司森防站測報股股長。作為森防工作者,她用實際行動守護森林健康。
胡愛麗作為畢拉河林業有限公司森防站測報股唯一的女職工,常年在生態功能區內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野外踏查、監測等工作。她的腳步踏遍生態功能區內的6個林場、近57萬公頃的面積。
2015年在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期間,她帶領職工在公司生態功能區33公里處扎帳篷設普查駐點,在山上一住就是一個多月。7、8月份的畢拉河氣溫平均在30度以上。胡愛麗帶著測報員頂著烈日,每天在山里行進十幾公里,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2018年,“5·02”火燒跡地周邊爆發蛀干害蟲災害,經報請上級決定采取飛機防治措施,對蛀干害蟲災害進行防治,防治作業面積達52萬畝次。胡愛麗帶著測報組全體工作人員,先后多次進入到火燒跡地周邊進行實地踏查,跟蹤監測蛀干害蟲發生、發展情況,確定飛機防治作業區域,規劃、制定防治作業區及作業圖,確保飛防順利進行。
范小冬:為了那一抹綠
范小冬是吉文森工公司森林經營管理處的種苗技術員,負責苗圃技術指導工作,兼職單位的微機員,負責微機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每年從年底開始,她指導職工把下一年新播的優良種子進行雪藏,保證種子的抗病蟲及抗寒能力;在年初核實積肥的數量質量,驗收并開具驗收單。春季她到苗圃現場跟蹤指導容器苗裝杯情況,為全年造林及補植補造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苗木換床、新播、移植等工作對時節氣候要求較高,她根據多年經驗總結,每年定期對新播、換床、移植等苗木進行觀測,隨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定期對苗圃苗木施肥、噴藥等田間管理工作現場指導,保證苗木正常生長。秋季她觀測苗木木質化達到標準程度后,和同組技術員一起檢查苗圃全年的苗木,為下一年營林生產所用的苗木數量做好前期準備。
2011年至今,她每年從造林及補植補造任務開始至結束,都在苗圃負責上山苗木的質量把關工作。為了保證造林進度,她沒有節假日,沒有定點上下班時間,認真核實每批從苗圃圃區運出去的苗木數量及質量,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在起苗、裝苗、運苗全過程中跟蹤指導。為了讓母樹林能夠健康生長,結出優質的苗木種子,她時常到母樹林場地巡查,防止有人破壞母樹和采青,為林區綠化造林提供優質健康的種子,保證了造林的成活率。
萌萌:讓興安披綠裝
萌萌,工作在大楊樹林業有限責任公司營林育苗的生產一線,現任森林經營部科員。她二十幾年如一日,一心撲在營林育苗事業上,成為育苗技術創新的女帶頭人。經她培育的苗木達到5000多萬株,如今這些苗木早已成為興安嶺上的綠衣。
她除了負責單位的技術工作外,還肩負著臨時工管理和付苗工作。作為股長,她對單位進出的苗木數量、品種都了如指掌。在進出苗木時,她更是不敢有半點松懈,嚴把質量和數量關,保證上山的苗木達標,確保造林的苗木供應。在春季生產中,為搶抓時機完成播種育苗任務,一天工作10余小時。特別是在播種時期,她從早晨4點開始一直工作到晚上8點,一天下來腰酸背疼。在夏季除草過程中,她冒著酷暑,一干就是一天,皮膚曬黑了,手也裂開了口子。無論是采摘果實、防寒培土,還是起苗窖苗,她都沖鋒在前。由于每天跟土地打交道,傷病是家常便飯。一次,她不小心扭了腳,堅持帶病工作,硬是咬牙完成了3天的定額任務。
2020年7月,連續幾天降雨,育苗地內很快長滿了雜草,公司要求雇用臨時工除草。臨時工每天6點鐘到地干活,她每天五點半到地,安排分配工作任務。臨時工中午不休息,她也不休,自帶午餐,僅用3天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
她在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用高尚的品格、豐富的知識、專業的技術,展示出了新時代務林人的風采。
高愛霞:青春獻林海
金河森工公司亞金溝林場女職工高愛霞從事森林管護工作已有20多個年頭,她心系生態功能區的一草一木,把青春歲月獻給了綠色林海。
每年春季防火期,高愛霞早上7點準時到崗開始巡護。經常有閑雜人員進山,她就耐心地宣傳講解林區防火知識,直至將他們勸回。巡護期間看見有人拉沙子、釣魚、挖野菜的,她就上前勸導、制止,在她的勸阻下,大家都能夠理解。
多年來,高愛霞認真做好巡山管護記錄,做到記錄完整、清楚。在她的責任區內沒有發生濫伐林木,亂挖野生植物、取土、砍柴等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維護了生態安全。為了防止人為火災發生,她對重點地段嚴看死守,無論什么天氣她都堅持巡護,做好監測記錄,每個星期五都要清理一次垃圾,保持巡護區域整潔衛生。
高愛霞細致了解山情、林情和水情,跑遍了責任區內的每一條小路、每一片樹林,對每一個小班的地理位置、面積、林木種類都熟記于心。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她和同事從宣傳入手,通過粘貼標語、豎立標牌等形式,向周邊居民宣傳林業政策和法律法規,增強群眾愛林護林、保護生態的意識。
在森林防火期,她嚴格落實用火審批制度,做好入山登記制度和各項防范措施,確保轄區安全。森林管護工作艱苦,生活單調,她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山上巡護林子,常常不能按時吃飯,有時還得忍饑挨餓。她不管多晚巡山回來,都得拖著疲憊的身體燒火做飯,第二天又投入到日復一日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