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涂艷玲
18年前,20歲出頭的董磊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當時的伊圖里河林業局防火辦(現應急事務中心)工作。他和一群年齡相仿的快撲隊員懷揣著對林區的熱愛,投身于森林防滅火事業中,用青春年華守護著綠色家園。
董磊加入快速撲火隊伍的第一天,教官就告訴他:“合格的快撲隊員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過硬的技術本領,日常的訓練和演練是戰場上的基本功。”董磊時刻牢記教官的教導,加強體能訓練,訓練中常常給自己“開小灶”,別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別人做一組俯臥撐,他就做三組。他和隊友一起琢磨訓練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一遍一遍推敲,反反復復演練,做到精益求精。驕陽下、風雨中的堅持不懈,是訓練場上董磊的真實寫照,更是他每次體能考核成績名列前茅的見證。
董磊深知優秀的快撲隊員還要具備極高的專業能力。他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隊員學習森林防滅火理論知識,研究火災案例,熟悉地形地貌,了解植被分布,掌握火災隱患點。不光如此,他還鉆研防火機具維修,掌握各種車型的駕駛技巧……憑著自身的韌勁和努力,董磊駕駛消防車、鏟車、鉤機、吊車、四輪車不在話下,維修防火車輛、防火機具得心應手,逐漸成為“全能手”、業務精英。
18年間,董磊從隊員、教官、副隊長、隊長、直到今天成為應急事務中心的副主任,他在護林守綠的道路上不斷攀登,耳邊也總能聽到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贊譽。
董磊是火場的“勇猛沖鋒手”,和他一起參加工作的隊員趙強說,每次撲火他都帶隊第一個趕到火場,到火場沖在最前面也一定是他。很多隊員勸他:“你是領導,在火場指揮就行了。”但他總是笑著說:“我是老隊員又是黨員,應該沖在撲火最前沿。”2015年7月,北部原始林區發生境外過境火時,董磊帶領20名隊員在火場一線奮戰了11個晝夜。密布的灌木叢和縱橫的樹枝,為本就難走的崎嶇山路又增加了難度。董磊“打頭陣”帶領隊員們披荊斬棘,沖在火勢最烈、火情最急的一線,撲滅了一個又一個火點。明火撲滅后,大家發現他手部燙起了好幾個大泡。11天的時間里,他和大家一起打火線、開辟火場防火隔離帶數千余米,他一再叮囑隊員:“野外撲火時,火場地形復雜、火勢瞬息萬變,大家一定要聽從指揮、不許掉隊、安全第一。”他是隊長,是火場先鋒,更是隊員的貼心人,多年來全隊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故。
擔任教官時的董磊,精心制定訓練大綱和訓練規章制度,引導老隊員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向新隊員傳授業務知識和經驗技巧;針對撲火隊員的體能考核,實行周考核評分制度,擇優獎勵,激發撲火隊員創先爭優的工作熱情;制定流動紅旗評比制度,對表現好、衛生好的班級給予獎勵;成立快速反應中隊、以水滅火中隊、索降中隊、修理班組、司機班組,讓隊員在學中干、干中練、練中精,著力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董磊把部隊的優良傳統融入工作中,平時特別關心隊員的工作和生活,以兄弟情激勵新隊員快速成長,讓隊員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撲火隊員遲志鑫說。
可這樣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面對火情時臨危不懼,但在提及因為工作繁忙,妻子手術時不能時刻陪伴在側,對孩子的成長時常缺席時,流下了眼淚。“我愛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在牙克石市讀書,家里家外就她一個人支撐著,即便這樣,她也從未埋怨過,她時常念叨著,森林防火工作很重要,我守護的是千萬家庭的平安,她和孩子都為我感到驕傲。”董磊說。
“干林業苦不苦?苦!但沒有林業人的苦,哪來的山青水碧天藍?”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董磊就默默下決心要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林區,奉獻給森林防火事業。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石破天驚的壯舉,只是用實際行動、用辛勤汗水裝扮著他摯愛的這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