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王世侗
隨著牙克石“三都”建設目標的明確,地里的“金豆豆”馬鈴薯產業,駛向發展快車道,一躍成為林城轉型發展新的產業方向。
“像我們這樣種植面積達到6000多畝的種薯企業,需要有自己的倉儲窖,不但成本降低了,而且自己儲存更放心。”站在牧原鎮暖泉村森峰薯業倉儲窖前,負責人李義森望著里面一袋袋碼好的馬鈴薯介紹著。前幾年,沒有自己倉儲窖的森峰薯業,曾因為租用倉儲窖的庫管員一不留心凍壞了大量種薯。
李義森最早在免渡河鎮種植馬鈴薯,如今隨著在暖泉村的3座6500噸倉儲窖建成,他的事業方向逐漸遷移。“我們這里土地條件得天獨厚,最適合種植的作物是馬鈴薯,明年企業科研樓、育種溫室網棚等項目將開工建設。牙克石打造‘中國薯都’的目標給我們種薯企業鼓足了勁兒,我們離打造薯業產業園區的目標又走近了一步。”李義森說。
森峰薯業倉儲窖所在地暖泉村歸屬于牧原鎮。作為牙市的農業大鎮,牧原鎮地處市郊,2017年全鎮馬鈴薯播種面積近8萬畝,馬鈴薯倉儲窖倉儲面積約10萬平方米,儲存量9萬噸。
牧原鎮以牙克石市森峰薯業公司和內蒙古興佳薯業公司兩家企業為龍頭,建設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種薯基地和馬鈴薯脫毒種薯基地,推進馬鈴薯產業向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目前,兩家企業已在暖泉村完成8個倉儲窖建設,面積達5萬多平米,組培中心樓、專家科研樓和育種溫室網棚等建設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
“暖泉村地理位置優越,緊鄰國道,離市區近,產品運輸方便,而且土地優良,當地負責人積極推動,所以就落戶在這里了。”李義森介紹說。
馬鈴薯種薯企業的落戶,讓暖泉村開辟了新的發展快速路,也讓村民個人實現了四季有活干,告別以往冬閑“貓冬”的習慣。
“像咱們這樣的種薯企業,一年四季是不得閑的,春種秋收,夏季打藥驅蟲,冬季更是因為全國氣候區別種植時間差異,需要不斷篩選發貨,這些都需要充足的勞動力來進行。秋天需要1000多人進行秋收,其中60%來自本地,冬天需要對窖儲種薯進行篩選、包裝、裝載等工作,也需要有充足勞動力,暖泉村人口充足,有種植傳統,正好解決了我們勞動力的問題,現在一個熟練男工干一天最高工資可到130元,女工也可以到80元。”李義森說。
近年來,牙克石馬鈴薯區域化、標準化、外向化、產業化水平實現新提高,馬鈴薯發展呈現井噴態勢,播種面積達30萬畝,倉儲面積達22萬平方米,產值達7億元,并成立了呼倫貝爾市首個馬鈴薯行業商會,會員486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54家,并在豪德商貿城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呼倫貝爾馬鈴薯交易市場、電子交易平臺和馬鈴薯成果展示廳,目前,入駐交易市場馬鈴薯種植大戶和個體商戶30余家,全市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如今,牙克石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推進綠色美麗發展,加快“三都”建設步伐,努力將牙克石打造成為呼倫貝爾最大的標準化馬鈴薯基地、最活躍的馬鈴薯交易市場、最具規模的馬鈴薯倉儲中心、最暢通的馬鈴薯物流通道,建成全區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馬鈴薯產業發展核心區,讓馬鈴薯這顆“小土豆”托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