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 谷焱
企業的存貨作為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它的管理利用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資金占用水平以及資產運作效率。因而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問題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產生不同的報告利潤和存貨估價,從而最終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然而,不少企業由于對這個問題認識不全面,對企業存貨計價方法做了不切合企業實際的選擇,從而對企業的存貨管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
所謂存貨,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已備銷售的產品或商品,或者為出售仍然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或者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具體地說,存貨包括各種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銷商品等。存貨是企業的一項很重要的資產,在大多數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中所占比重也較大。而且處于不斷購買、耗用和銷售的循環之中,因而存貨計價問題非常重要。
一、四種存貨計價方法的優缺點
個別計價法指本期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成本,完全按照存貨所購進批次或生產入賬時的實際成本進行確定的一種方法。需要對每一張存貨的品種規格、單位成本、入賬時間、存放地點等做詳細記錄。適用于不能替代使用存貨或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者制造的存貨的計價,以及品種數量不多,單價較高或體積較大,容易辨認的存貨的價格。對于不能互相替換的存貨項目以及為特定項目生產和存放地點存貨,應當采用個別計價法。如果發出的存貨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貨,則要分批計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確認。因此這種計算方法最為客觀和準確。但也比較繁重。需要逐一按批按次計算。
加權平均法由于加權平均法成本往往不能除盡,為了保證期末結存商品的數量、單位成本與總成本的一致,應先按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然后倒擠出發出商品成本。此方法簡便易行,使用與存貨收發比較貧乏的企業,但是由于存貨的計價在月末進行,平時無法提供發出存貨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并且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下,采用的是全月的存貨成本除以全部存貨數量,采用這種方法在物價上漲后存貨成本會拉升物價較低時的存貨成本。所以存貨的發出成本會升高,期末結存成本會降低。在物價下跌的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下計算出的發出存貨成本最低,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最高。
移動加權平均法在于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掌握發出存貨的成本和結存存貨的成本,為管理存貨提供所需信息。不適用于收發貨比較頻繁的企業使用。由于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往往不能除盡,為了保證期末結存商品的數量、單位成本與總成本的一致,應先按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然后倒擠出本月發出商品成本。該方法可以隨時結轉發出存貨的成本,便于管理,計算結果也比較客觀。但工作量較大。這種方法計算比較繁瑣,但是其優點在于可以隨時了解存貨的成本情況,便于加強存貨的日常管理。
先進先出法在于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這種假定的成本為前提,對發出存貨計價可隨時結轉存貨成本,但比較繁瑣,如果存貨發出業務多、且單價不穩定時,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因此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就會低估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成本;其優點是在提供會計信息質量上,特別是在真實性和及時性上更能客觀及時準確地反映存貨價值,使存貨價值接近物價變化的趨勢,也能使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存貨的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區域一致,是存貨價格波動對企業效益的影響最大限度地在當期損益中反映出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存貨的核算中,虛盈實虧或實盈虛虧的現象,所以先進先出法的選擇符合行業的特點和會計核算的客觀要求。
二、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
為了恰當地反映存貨的流轉,在確定存貨計價的方法時,要堅持以下標準: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堅持客觀性、重要性、謹慎性和目標性原則。
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應考慮的因素
1、存貨的特點及其管理要求。對于不能相互替換的存貨項目以及為特定項目生產和存放的存貨,應當采用個別計價法。對于儲存在同一地點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貨一般采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存貨的實物管理可能是先進先出,因此,采用先進先出法比較符合存貨的實際情況。
2、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直接影響期末存貨價值的確定和銷售成本的計算,進而對企業的現金流量、財務比率、稅收負擔以及利潤都會產生影響。
3、對企業經營管理和業績評價的影響。由于存貨的實物管理一般是“先進先出”的,所以采用先進先出法更為合理。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經營業績的比較式,存貨的計價方法的不同也將影響業績評價的正確性。
總之,企業存貨作為企業的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存貨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難題之一。存貨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存貨的計價方法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存貨計價方法的研究,將會促進企業加強對存貨的管理,使存貨的管理向著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方向邁進,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烏爾旗漢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