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2月22-25日,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邀請到8位生態保護建設領域的專家和領導,給我們上了一期生動的、超前理論培訓課,提高了我們對生態保護建設的認識。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6號文件和自治區23號文件的明確要求,我們下步要逐步建立完善符合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和所屬各單位實際的、以生態保護建設為主要考核指標的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內容及考核辦法,在確保各單位全面完成生態、改革、民生、穩定、管理等各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促進林區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逐步恢復和穩定增長,為實現“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功能定位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注重構建符合林區新定位的績效考核責任體系。過去,在主管部門自治區國資委的領導下,考核指標主要是利潤指標、經濟增加值為主,民生指標、生態指標為輔的考核體系。國有林區改革后,我們要結合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的功能定位,由過去追求利潤(效益)的經營管理責任書考核向“發揮生態功能、提供生態服務、維護生態安全”定位的績效考核轉變。主要是將上級下達的各項生態建設指標和工作任務結合重點國有林區實際進行細化、分解、落實,構建起確保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的“壓力層層傳遞、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層層落實”的績效考核責任體系。
二是注重與上級相關政策要求相結合。全面落實《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和《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我們在2016年取得階段性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按照自治區國有林區改革領導小組和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的要求,繼續鞏固深化、推進國有林區改革,全面完成相應的機構組建、職能轉變、工資體系理順等各項改革任務。在林區開展“生態保護建設”大學習大討論集中培訓期間,授課的老師講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與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到2020年達到八項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績效評價與考核責任追究制度等。在制定重點國有林區績效考核方案時一定要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國有企業改革方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政策要求結合起來,在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森林資源產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以生態服務功能為核心,以林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森林質量、護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為主要指標的林區績效管理和考核機制。
三是注重突出重點考核內容。逐步推行為全部定量考核定性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明確考核重點內容。林區干部職工群眾更加全面認識林區的發展模式由以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以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由森林采伐為主轉變為生態保護為主的重大轉型。所以考核的重點也將轉變,在堅持圍繞生態建設中心、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的基礎上,根據林區各單位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明確不同的重點考核內容,實施差異化的分類考核,從而更好引導各單位實現使命要求。
四是注重與黨建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原則,通過績效考核與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引導各單位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意識,自覺把黨建工作放在林區事業發展前沿的大局中,用黨建的成效切實增強干部職工的凝聚力、發展力、創造力,為各單位的中心工作提供核心支持。
五是注重優化考核方法。緊緊圍繞林區的生態保障能力建設、森林災害防控、管護布局和方式的調整創新、生態基礎項目建設、森林撫育經營、提高營造林水平、濕地保護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具體工作,規范評價標準,重新制定合理實用的考核評價方法。堅持定量考核與定性評價有機結合,做到日常檢查與年末考核并重、統計結果與綜合分析并重、獎勵與處罰并重,既要重當前,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又要重長遠,打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六是注重考核結果應用。運用建立嚴密細致、規范科學的考核程序,嚴格依據考核結果對各單位負責人進行獎罰,以此調動各單位負責人落實各項目標任務的責任意識和積極性,為建立健全重點國有林區績效管理和考核機制、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提供績效考核制度保障。(周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