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編輯工作是指編輯人員獲取信息、提取信息、呈現信息的過程,如今,在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雙重帶動下,社會正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編輯工作的難度不斷增加,以數字和網絡為載體的信息傳播速度愈來愈快,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種大環境下,編輯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時代的要求豐富自身的工作內涵,推動傳統媒體的轉型,更好的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
信息傳播具有立體性
周刊等傳統媒體通常是紙質媒體,它的主要內容是圖片和文字符號,媒介形態比較單一。互聯網時代下,網絡的發展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間的傳播界限,它增加了信息的傳播的多樣性,能夠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融合在一起,是信息傳播更加立體化,滿足了受眾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信息傳播具有雙向互動性
一直以來,受眾多是被動的接收傳統媒體傳播的各類信息,無法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傳播方式是單向、被動的。而互聯網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微波、微信公眾號、各類信息傳播軟件都是新聞發布的平臺,這使得大眾接收信息的實效性更強,且能夠通過評論或者轉發等途徑發表自己的看法,并獲取一定的支持者。雙向互動豐富了受眾的閱讀感受,有利于傳統媒體的轉型和發展。
信息傳播內容十分廣泛
網絡媒體能夠將多種信息和內容融合在一起,并通過超鏈接的方式將這些內容呈現給受眾,傳播方式非常靈活。網絡上的新聞資源較豐富,編輯人員能夠利用一定的工具合理使用這些素材,使信息內容更加廣泛。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不受時空限制,實效性較強,且內容容量較大,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
信息傳播具有高效性
以周刊為例,從信息收集,到編輯、出版,常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因此傳播的信息多是一些匯總性的內容,實效性不強。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發布過程非常簡單,且不受印刷、出版、發行的限制,能夠在事件發生之后迅速的傳達給受眾,信息傳播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傳播更加靈活、豐富,編輯人員需要改變自身的工作方式,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傳統媒體的轉型和發展。
互聯網時代對傳統媒體編輯的新要求
周刊涉及到的版面較多,有新聞、娛樂、體育以及評論等多個方面,由于編輯內容不同,要求也存在差異。本文將以不同的版面類型為例,對媒體編輯的新要求進行了闡述,具體如下:
新聞編輯應具備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養
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傳播更加自由,人們在獲取豐富信息的同時,還會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虛假新聞和垃圾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危害了受眾的個人利益。因此,編輯工作者應該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有自己堅定地立場,一切新聞報道都要符合政治要求,及時掌握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變化,實現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由于信息的真假性較難辨別,編輯工作的難度很大,需要其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及時辨別真偽,不為“謠言”的傳播創造機會,為周刊營造良好的形象,維持信息傳播的良好秩序。此外,新聞編輯還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編輯、寫作時對事件進行正確的解讀,若編輯人員本身對事件的了解不夠透徹,那么編輯出來的內容可讀性會非常低,這不僅會造成讀者的流失,還會損害媒體的形象。因此,編輯人員應該改變原來的工作方式,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各類媒介編輯技能,并契合受眾的心理需求,為新聞“加料”。
編輯應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素質
編輯應該具備一雙發現有溫度、有深度、有質量的新聞的眼睛,能夠根據社會的熱點尋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信息,增加版面的閱讀量和傳播范圍。另外,編輯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職業理想,能夠抵制住外界的誘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正確面對互聯網帶來的各類變化,堅持自己的職業理念,獲得更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編輯應具備較強的市場和服務意識
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紙質媒體的受眾正在不斷的流失,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手機軟件閱讀各類信息,這對傳統媒體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壓力。為獲取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周刊、報紙等紙質媒體應該具備更強的服務意識和市場意識,能夠及時迎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合理利用自身的優勢,克服缺陷。以體育版面為例,人們更喜歡通過視頻或者現場解說來獲取及時的資訊,導致報刊的體育版面閱讀量非常少,在這種形勢下,編輯應該合理利用自身優勢,區別于網絡“短平快”的新聞,出版更多的體育人物寫真和專訪,追求賽事之外的熱點,從而增加受眾人群,獲得市場份額。
朱容頡(作者單位:林海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