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
“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女人,自結婚的那天起,就與廚房結下了緣,照顧好一家老小的生活,成了女人的職責。周而復始的煙熏火燎,生冷熱燙,生生把一雙素手變成一雙粗糙的老手,從曼妙的少女變成了黃臉婆。從婚前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浪漫到婚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是什么支撐女人忍受日復一日的勞作,讓女人無怨無悔付出的又是什么?———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無私的母愛。
姐姐結婚那年24歲,婚后就和公婆住在一起。那時,她的大伯哥和大姑姐已經結婚出去單過了,家里還有一個仍在校讀書的小姑子。第二年姐姐生下了女兒,一家六口,三世同堂。在這樣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里,姐姐又要上班,又要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她每天忙里忙外,起早貪黑,練就了一身持家生活的本領,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在親友圈里是出了名的能干,廚藝更是得到全家老小的一致認可。
因為姐姐的公婆是家中的老大,逢年過節,她家就成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兄弟姐妹聚會的地方。放假在家對于姐姐來說是“加班”,她每天要張羅十幾口人的飯菜,既要采購食材,又要下廚做飯。做飯時既要照顧到老人和孩子們的喜好,又要考慮到兄弟姐妹們的要求,一天圍著廚房轉,累得腰酸背疼。
姐姐和公婆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公公去世后,婆婆跟了大女兒生活,姐姐算是過了幾年清閑自在的日子。
如今,姐姐已年逾半百,勞累了半輩子的姐姐患有糖尿病,并已經從II型發展成I 型,每天要打四針胰島素維持血糖,盡管姐姐身體諸多不適,但由于娘家的父母和婆婆都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姐姐不想讓年邁的父母太勞累,過年過節或者什么重要的日子,姐姐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團聚。
如果兩家來了客人,仍然是姐姐披掛上陣。姐姐每次接到任務后,先是打聽家里現有的食材,根據食材掂量菜譜,再把需要的食材和小料一塊買上帶去。她一進屋就來到廚房,先把魚肉煨制下鍋,再把青菜清洗、改刀、焯水。只聽案板上叮叮當當,鍋里滋滋啦啦,一會兒廚房里就飄出了誘人的香味,做飯用過的家什她隨手清洗放回原處,待飯菜上桌,廚房也收拾干凈了。
雪兒是我的同事,也是我多年的好友。她雖然單身,卻活得像位女王,因為她熱愛生活,講究生活中的儀式感,也熱衷于美食料理。如果有了好的食材,或者學了拿手的好菜,她一定會約上三五好友到家中做客,親自下廚。她在細節上很下功夫,專業的刀工、精致的碗碟、考究的擺盤,頗像個職業大廚。不僅如此,她包餃子、和面、做餡、搟皮樣樣拿手,功夫了得,不僅有速度,還有有質量,只一會兒功夫,一蓋簾餃子就包出來了。再看那些餃子,大小一致,褶皺一樣,擺放整齊,仿佛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看著就讓人眼饞,吃一口更是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雪兒的母親去世早,父親一個人生活,每年入冬后,她就包各種餡的包子、餃子、餛飩,送到父親家中,備足父親一冬的吃食。父親年歲大了,牙口不好,雪兒平時只要做了什么香甜軟糯、質嫩酥爽的食物,出鍋后也一定先給父親送去一份。
去年,她大四的女兒準備考研,受疫情影響,學校一直沒有復課,孩子就在家復習備考。雪兒除了上班之外,拒絕外面一切應酬,一心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為保證孩子的飲食安全營養,她采購食材時十分嚴格,要求足夠新鮮,同時葷素搭配,時令水果、新鮮肉蛋,一日三餐變著花樣地做,為滿足吃貨女兒的要求,她還跟著手機視頻學做烤蛋糕、蒸面包、炸鮮奶、做涼皮,不斷挑戰各種“高技術”含量的美食。經歷的成功和失敗無法計數,但為了女兒她屢戰不厭,無怨無悔。
無獨有偶,尹冉是我的另一位好友,她熱情大方,工作出色,是科里的業務骨干,她自學高級建造師,還進行文學創作,常有文學作品見諸報端。一天忙忙碌碌的尹冉經常不吃晚飯,她經常開玩笑說:一忙起來又省飯錢又減肥。
尹冉的兒子在外地上高三,孩子正值發育期,學習壓力又大,人瘦得像豆芽兒,她心疼兒子,但也只能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的休息時間,趕到外地陪伴孩子一兩天,再為兒子做幾頓可口的飯菜,然后又匆匆離開。
去年,由于受疫情影響,尹冉有了大量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為了彌補多年來和兒子聚少離多的虧欠,在那段時間,她無論上班多么緊張忙碌,下班后總是第一時間沖進食品店,購買各種果蔬、肉類,興沖沖地為家里的兒子做各種美食,恨不得讓孩子一口吃胖。為了讓孩子接受不喜歡的雞蛋,她特意買了本地的土雞蛋,蒸、炒、煎、煮換著樣兒做,她還把做好的雞蛋和果蔬拼出各種造型,用色香味形來引誘兒子的食欲。
許是美食緩解了學習的壓力,許是不想辜負媽媽的一片愛心,原本挑食的兒子看到媽媽精心烹制的美味,食欲大開,餐餐吃得意猶未盡。兒子在家住了月余,尹冉一算賬,生活費花去近三千元,真想象不出她每天為兒子做的是什么“饕餮”盛宴。但特別讓尹冉欣喜不已的是,只這一個月,兒子的體重竟然增加了四斤,她說這是兒子回報給她最好的禮物。
穎子是我家的老鄰居,人勤快,能吃苦,性格開朗,是過日子的一把好手,家里老公主外,她主內,日子過得殷實富足,和諧美滿。
穎子會做飯,就算家常小菜也一樣做得有滋有味,一家三口的體重都明顯超標。老公人高馬大,看似健壯如牛,卻小恙不斷,胃也不好,吃飯特別挑剔。穎子心疼老公,做飯前總是先問老公想吃什么,包餃子、搟面條、土豆絲卷餅……只要是老公想吃的,穎子從來不怕麻煩,一日三餐迎合老公的口味和嗜好。
穎子老公的工作是三班倒,干一天休兩天,工作時間內不能脫崗,單位的其它同事都是帶飯上班,冬天放暖氣上熱一下,夏天就泡盒方便面或將就吃幾口冷飯。穎子怕老公吃冷飯犯胃病,就每天提前做飯,做好后趁熱先給老公送到單位,自己回來后再吃。穎子熱情大方,偶爾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會順便給老公的同事帶上一份。雖然家離老公單位不遠,來回也不過十幾分鐘,但日復一日,穎子一做就是十幾年,從沒有過任何埋怨。 我還有一位遠房親戚,名叫燕子,她是一名事事好勝的女強人,她從來不下廚房,寧愿餓著,也不肯給自己做頓像樣的飯吃。她的丈夫是個地地道道的酒蒙子,整天無所事事,捏著酒瓶子不撒手。她對丈夫失望至極。一年365天,她大半年的時間都在外面吃。
有一年,燕子的丈夫出意外死了,熱心的親戚朋友又為她介紹了一個男人,燕子對這個男人很是中意。她懂得抓住男人的心,要先抓住男人的胃,于是隔三差五地邀請男人下飯店。和男人在一起時她收斂了喜怒無常的性情,變得溫言軟語。
后來,兩個人結婚了,結婚后的燕子人胖了,說話也和氣了,從來不下廚房的她,為男人包餃子、烙盒子、炒菜、煲湯,飯菜做得有模有樣。原來,燕子不是不會做飯,只是沒有遇上愿意讓她洗手做羹湯的人。
女人一旦結了婚似乎就沒有了自己,一天忙里忙外,又要上班,又要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到了一個人的時候,卻連自己的一口飯也懶得做了。可如果家里有老人、愛人和孩子,就算再累、再忙,也會變著花樣兒地為家人端上一桌美食,用一雙素手,一顆愛心,把煙熏火燎的廚房變成友情的驛站、親情的樂園和幸福生活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