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9月19日至22日的呼倫貝爾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中,記者與呼倫貝爾日報社、呼倫貝爾電視臺、呼倫貝爾廣播電視臺、大興安嶺電視臺記者先后深入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企業、礦山、林場、鄉鎮進行采訪。
青山綠水和道路兩旁生意興隆的農家樂,讓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巴彥鄉滿都胡淺村顯得生機盎然。然而幾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退耕還林,不僅讓萬畝荒山變了青山,更讓村民從生態環境的改善中受益。
農民丟了“芝麻”撿“西瓜”
“退耕還林是件大好事兒,退耕是丟了芝麻,還林是撿了西瓜!” 站在自家退耕還林的坡耕地上,巴彥鄉滿都胡淺村農民賈志林笑呵呵地說,落葉松林下還隱約可見當年耕作的地壟。
賈志林告訴記者,剛開始村里領導找他談退耕還林的時候,心里還在猶豫,但是長時間一看,現在種地實在不掙錢,連解決溫飽都成問題。以前家里這片地種大豆、玉米收成一直不好,今年春天,響應國家號召,嘗試一下退了370畝地,主要種植樟子松。種樹短時間內收益可能少點,但是長期看比種莊稼掙錢。
據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負責人介紹,自5月5日開始,全旗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查找毀林毀草開荒地塊“攻堅月大會戰”,要求包村干部帶著行李駐村開展工作,對新增地塊進行詳細清查,通過采取無人機噴施農藥等方式,實施強制退耕,在強有力的工作態勢下很多違法開荒農戶自動棄耕,實現了2010年以來新增耕地全部自然恢復生態。
近幾年,莫旗全面遏制毀林毀草開荒行為,以對毀林毀草開荒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堅持打擊專項行動“嚴”字當頭,依法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形成對毀林毀草開荒現象嚴抓嚴管、常抓常管的高壓態勢,退耕還林還濕還草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他們全面加強林業、草原生態建設,聘請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勘測規劃院為莫旗編制完成了《莫旗1988——2015年開墾林地退耕還林還濕規劃》,并計劃5年時間實施退耕還林還濕還草工程。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多措并舉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努力提高生態建設綜合效益。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林業局負責人說,通過莫旗全旗上下的共同努力,查找毀林毀草開荒地塊“攻堅月大會戰”后,在自然恢復耕地的基礎上,今年莫旗已經完成造林3.5萬畝,計劃秋季造林4萬畝,從而全面完成今年7.5萬畝的造林任務。為了鞏固退耕還林的成果,他們還與遼寧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建立合作,對莫旗技術人員及退耕還林戶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在全旗建立了9個苗圃,降低了農戶購買苗木的成本。
嚴格水域管理 還百姓清新環境
來到漢古爾河鎮北坤淺村,記者看到,村附近有個沙場是停工狀態。北坤淺村村民李寶明告訴記者:“原來這個沙場都是茂密的樹林,自從采沙以后這塊地方光禿禿的,一點綠意都沒有了 。而且到了刮風天氣這里就霧蒙蒙的,從公路路過看見兩旁也不是很美觀,更加影響村民出行。由于近期被治理了,沙堆也都推平了,老百姓都非常高興。”
莫旗水務局水利監察大隊隊長告訴記者,自水域工作開展以來,已經出動車輛70多臺次,執法人員325人次,下達《責令停止水事違法行為通知書》15個,已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挖魚塘23處,傾倒垃圾點9處,違規涉河旅游項目2處,種植林木3處,亂采濫挖行為7處,立案處罰河道管理范圍內亂采濫挖案件3起。下一步,他們將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進一步鞏固水域清理工作取得的成果,正確處理好美麗與發展的關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生態保護帶來紅利,讓老百姓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退耕還林和水域管理不僅造福農民,也讓農民生活環境大大改善。 (記者 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