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克一河森工公司作為2014年森工集團確定發展森林碳匯產業的試點單位之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充分發揮森林多重效益,積極開發、儲備碳匯項目,推動林業碳匯交易……”在克一河森工公司索圖罕林場半山腰上的一片碳匯林內,公司碳匯辦主任姚鑫富向采訪團記者介紹公司碳匯發展情況。
“日常如何做好碳匯林工作?碳匯經濟的商業模式是怎么樣的,是我們找的市場還是市場找的我們?我們摸索出了哪些經驗和做法?”面對林業碳匯這一新興產業,記者們爭相提問,認真記錄著。
8月15日至16日,“走上高高興安嶺筑夢偉大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媒體采訪團先后深入克一河森工公司、根河森工公司、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文化館、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切身感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林區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純凈,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色彩的飽和度很高,滿目都是綠色,讓人心情愉悅。”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小新”編輯陳婷向記者分享第一次來林區的感受,她說,正是林區務林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和付出,才讓我們看到了這片綠水青山,他們的敬業精神讓人感動。同時,我也看到了林區大力發展林業碳匯經濟,實現了從“賣木頭”到“賣指標”的轉變,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在根河森工公司,采訪團前往黨員教育基地,通過現場解說,深刻感受了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于海俊同志為代表的林區英模的品質;前往烏力庫瑪林場,實地了解林場黨建、轉型發展等方面情況;來到517小工隊,探訪工隊依托綠水青山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帶領職工增收致富的生動實踐;走進林區停伐紀念基地,聆聽王鐵昌講述伐倒最后一棵樹后轉變為護林人的故事;探秘目前國內最大的馴鹿養殖基地,了解馴鹿養殖情況。
在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文化館,采訪團深入了解林區自然保護地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情況。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采訪團觀看特勤突擊隊索滑降、吊桶滅火演練,挖掘特勤突擊隊員先進事跡,登上M I-26TC直升機,空中鳥瞰綠海如畫的絕美風景……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1天半的行程,跨越520公里路程,采訪團不辭辛苦,堅持將視角下沉,用鏡頭留住秀美風景,記錄林區的發展變化,用心聆聽、挖掘70年來幾代務林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故事。
有著17年記者從業經歷記者勝利,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用筆認真記錄著采訪感受,短短幾天下來,記錄本上記下了滿滿的采訪素材,他告訴記者:“林區是新聞的‘富礦’,可采寫的素材非常多,讓我有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這次報道將以林區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精神為主,把自己所看、所思、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宣傳最美務林人。”
記者們以小視角、小切口、小人物、小故事、小細節反映林區開發建設70年各項成就的大主題,《林下“小產業”邁出生態大步伐》《再上高高的興安嶺》《退役“林業功臣”華麗變身網紅“時光機”》《林海飄來菌子香:從“嘗鮮”到“領鮮”》《第一視角感受“火焰藍”高空索滑降》《一見傾心阿里河》《護林“雄鷹”不負青春》《帥!索降瞬間》等一大批有溫度、有熱度、有深度的原創稿件和短視頻等新媒體產品,在新華網、央視網、中新社、內蒙古日報官方客戶端草原全媒、呼倫貝爾日報等平臺刊發,為林區開發建設70周年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