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柴麗靜 張曉東 高小軍
1 952年1 0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采伐的第一聲“順山倒”號子在圖里河森工局響起。70年的歲月長河里,圖里河三代務林人用奉獻定義時間,用汗水銘刻記憶,既胸懷夢想又不馳于空想,既勇于追夢又不騖于虛聲,激揚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砥礪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意志,蓄積了“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性。為國家增彩添綠的同時,也為圖里河職工群眾帶來了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生態紅利。
201 7年圖里河森工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以來,發揮公司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將黨的領導全面融入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規范運行現代企業制度,以“在同行業中生態保護走在前列,資源增長達到一流;經濟發展走在前列,增長速度達到一流;民生改善走在前列,職工收入達到一流;改革創新走在前列,體制機制達到一流”為奮斗目標,紅色引領綠色,綠色筑牢紅色,繪就了一幅生態良好、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新畫卷。
看望慰問離退休老黨員
在森林資源綜合管護站檢查指導工作
七十載崢嶸歲月發展鑄就輝煌路
在林區開發建設之時,英勇無畏的圖里河務林人開始了“先生產后生活”的開發建設歷程,用彎把鋸和牛馬套開始了林業生產,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實現了半機械化、機械化的生產,彎把鋸改用油鋸,杠子、扒門改用了絞盤機和拖拉機,木排流送、人畜運材改用了汽車運材,實現了采、集、裝、卸、歸一條龍機械化流水作業。在茫茫林海雪原,斗風雪、戰嚴寒,每天都創造著木材生產奇跡。建局以來,圖里河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材1666萬立方米,各類林產工業產品208萬立方米,為國家的早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伴隨著木材生產,在這片熱土上建立起了林區第一所學校、第一家醫院、第一家制材廠……
20世紀80、90年代,圖里河森工公司面臨“資源危機”和“經濟危困”的“兩危”局面,經濟連續多年出現滑坡的現實擺在眼前,但圖里河務林人沒有氣餒,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歷屆班子歷經思想變革,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全力推進經濟轉型進程,使圖里河林業局主導產業由木材生產向多種經營轉變,成立了板廠、棒廠、筷子廠,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為繁榮圖里河林業經濟注入活力。
2015年3月28日,圖里河經營林場101小隊的采伐工人侯春才,伐倒了圖里河林區商業性采伐的最后一棵樹,結束了圖里河林區63年的采伐歷史。一個時代的結束,必然會有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圖里河森工公司著眼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目標,步入綠色發展快車道,圖里河務林人放下斧鋸、揮起鍬鎬,咬定青山,向黨和國家交出一份綠色答卷。2011年至2020年十年間,森林面積由31.01萬公頃增加到31.66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由2912.23萬立方米增加到3777.0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83.6%增加到86.31%。
全面實施天保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啟動后,圖里河森工公司將37.9萬余公頃森林經營面積劃分為9個林場實施保護,先期建立84個管護站,落實生態林場溝系承包120戶,分流1520名職工從事森林管護工作。建立健全了公司、管護站、護林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做到“人員、責任、地塊、標志、獎懲”五落實,形成強力管護網。進一步完善內部購買服務,與林場、管護員簽訂三級森林管護內部購買服務責任書、合同書,落實管護面積35.6萬余公頃,林權證內管護責任落實率達到100%。全面推進管護站標準化建設,實施星級化考核,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公司全面強化林政資源管理,加大林政執法力度,穩步推進“林長制”工作,制定出臺相關方案,建立完善公司、林場兩級制度體系和責任體系,設置林長27人。公司在森林火災預防撲救方面積極投入,樹立“投重兵、打小火、當日滅、立大功”的撲救理念,努力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組織撲火力量380人,落實各類撲火工器具400余件,各類車輛、設備74臺,承擔著生態功能區內森林火災、洪澇災害等應急搶險重大職責。公司多次開展大型防火宣傳活動,完成生態功能區156塊森林火災風險普查重點區域基礎數據采集,實現12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森林防疫部門利用新科技、新技術,加大GPS、PDA在監測中的應用,積極引進推廣生物防治手段,對森林病蟲害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治,做到有蟲不成災,有病不蔓延。森林病害、蟲害、鼠害防治工作有效開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森林資源損失,近十年來,防治面積216.61萬畝。利用遠紅外相機對野生動物進行生態多樣性監測,在不同地點分別拍攝到貂熊、紫貂、猞猁、駝鹿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聯合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圖里河分局、市場監督部門對非法運輸、銷售、經營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專項治理,以“清風行動”“綠劍行動”“昆侖2022”等專項行動為抓手,打擊震懾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濫采濫挖野生藥材等違法犯罪行為。
持續推進植樹造林。作為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的守護者,圖里河廣大務林人植樹造林書寫綠色傳奇。70年累計完成更新造林保存面積51萬畝,森林撫育完成570萬畝。近十年完成各項造林任務2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99萬畝,補植補造18.72萬畝,植被恢復6211.18畝,人工造林1.06萬畝,重點區域綠化809畝,生態脆弱區200畝,白樺林異地補植恢復5003畝,額爾古納河流域退化林修復2萬畝。
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公司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穩步推進旅游項目開發和圖里河酒業發展。
在旅游項目開發上,公司依托“歷史文化優勢+景觀資源優勢”,成立了嶺上風情旅游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著力打造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嶺頂白樺林、林區開發建設先驅者追溯地和劉少奇主席紀念林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西尼氣特色小鎮等旅游景點。主動爭取國家森林體驗基地和森林養生基地試點建設、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建設等政策支持,實現了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在保護宣教基礎上的功能拓展。加大濕地保護修復,進一步完善濕地公園基礎設施建設,依托5413公頃生態旅游區,建設具有圖里河人文地域特色的健康產業集聚區。鶴翔園度假村、內蒙古大興安嶺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級旅游景區、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評為“森林康養創新單位”,2019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部評為“森林健康養生50佳單位”。如今,圖里河森工公司整合周邊旅游資源,依托劉少奇主席紀念林、白樺林景觀、千頃油菜花、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打造紅、白、黃、綠“四色”旅游品牌,走出一條“四色”相間的旅游發展之路。
圖林酒業是呼倫貝爾境內唯一一家“林”字牌的國企酒業,“蒙漢王”白酒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榮譽。圖林酒業始建于1984年,2014年更名為內蒙古圖里河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具有38年釀酒歷史的“老字號”企業。多年來,圖里河酒業秉承傳統釀酒工藝,創新現代精品釀酒技術,堅持創新產品升級改造,從當年土作坊年產散白酒20余噸,到2021年生產純糧白酒400余噸。現有“蒙漢王、老窖、原漿、圖林情”四大系列,30多個品種,檔次由原來的中低檔酒向高檔酒、精品酒發展。2020年,圖里河酒業成功入駐天貓、京東等線上銷售平臺,利用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營銷模式,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加速酒類產品的市場流通。在疫情、酒類產品競爭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2021年酒類銷售額創歷史新高。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公司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將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落實落細,明確“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工作目標,重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2012年做好種苗培育、移植養護工作,切實提高生態修復種苗供給能力和質量水平。2018年至今共投入資金299萬元,新建大棚7座(現有22座),購置相應機械設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造林苗木自給自足。新育大地和大棚裸根苗8畝、新育大棚容器苗10畝、換袋容器苗12.1畝、留床容器苗16.1畝,預計總產苗量471萬株。在林藥產業發展上,公司發揮北藥蒙藥道地藥材種植優勢,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合作洽談和充分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利用退耕農地,開展林藥間作、林果間作。先后種植了金蓮花、返魂草、芍藥3種藥用植物300余畝,通過進行人工馴化,實現了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半自然人工促進恢復。2012年至2021年,公司完成輪葉沙參林下種植培育推廣、四種特色蒙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集成配套與示范、內蒙古大興安嶺北藥產業化基地建設等科研項目25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3項,自治區級科技成果4項,森工集團級科研成果16項,公司級科技成果2項。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七十載黨旗飄揚黨建引領興林路
1953年,中共圖里河森林工業局委員會成立,有了黨的領導核心,廣大職工團結奮戰、大干苦干,年年完成和超額完成木材生產任務。無論務林人開發林區、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開展“兩個文明”創建活動,抑或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公司黨委一班人都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乘風破浪,將企業之船平穩駛向改革創新與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彼岸。
始終堅持思想建黨和理論強黨。圖里河森工公司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公司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近年來,公司黨委認真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森工集團黨委要求,形成了一批獨具林區特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進一步解決了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黨內政治生活進一步規范,切實做到了鑄根塑魂、強基固本。2017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級黨組織嚴格落實學習任務,引導黨員做到“四個合格”,經常查擺解決問題,著力推動形成學做結合常態化。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按照“政治先行、業務跟進”的培訓理念,公司黨委相繼舉辦10類19期培訓班,培訓干部職工1300余名,在公司范圍內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熱潮。2019年組織120余名黨員干部,在劉少奇主席紀念林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儀式,設計“七個聚焦”“七個著力”活動載體,出色完成規定動作,創新開展特色活動,取得明顯實效。承辦林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革命傳統現場教育活動7場。2021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各級黨組織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總要求、總目標,采取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等方式組織黨員學習四本指定書目,開展專題研討56次,知識測試75次。在公司26個黨支部497名黨員中先后開展了黨支部示范林、黨員生態責任區等活動。深入推進“五化協同、大抓基層”,認真實施“北疆先鋒”工程,將“最強黨支部”創建與基層黨建示范點建設相結合,6個基層黨組織被評選為“最強黨支部”。公司黨委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觀看慶祝大會、表彰先進典型、重溫入黨誓詞、傳唱紅色歌曲、廣場文化演出、放映紅色影片等多種形式開展系列慶祝、教育活動。按照要求,2011年至2020年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15次,2021年召開以案促改專題民主生活會18次,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44次,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32次。
始終牢固樹立紀律規矩意識。公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緊盯“關鍵少數”,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執行民主集中制、依規依紀依法履職用權、擔當作為、廉潔自律等情況的監督,規范建立黨員領導干部廉政檔案和政治檔案。緊盯“四風”問題,堅決整治“圈子文化”“酒桌文化”“飯局文化”等現象。持續加強作風建設,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兩個零容忍”的態度深化反腐敗斗爭,堅決查處損害黨的形象、群眾反映強烈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修訂完善“三個清單”、政治監督及“兩個責任”工作臺賬,加強對落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和履行“一崗雙責”的監督檢查。按照“四個決不放過”的原則,持續深入開展以案促改工作,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健全規章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黨紀國法宣傳教育,著力提升廉潔從政、廉潔從業和遵紀守法意識。
始終保持變革的魄力和創新的激情。公司黨委規范運行“三規則一細則”,充實完善“四議一審兩公開”,對公司實行全面領導,對公司黨的建設全面負責,以全新的管理體制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公司黨委在新體制的基礎上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全面貫徹“兩個一以貫之”,進一步厘清黨委會與董事會、經理層權責邊界,規范前置研究程序,強化公司董事會運行規范性和有效性,扎實開展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依法落實子企業董事會六項職權。對標一流企業,扎實開展“制度體系建設年”活動,聚焦資金管理、物資采購、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不斷健全完善公司內控制度,有效防范經營風險。
始終彰顯企業社會責任和擔當情懷。2020年初突發新冠肺炎疫情,288名黨員志愿者組成20個黨員先鋒隊響應公司黨委號召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全公司1073名黨員(含離退休黨員)主動捐款10.38萬元,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體現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抗洪搶險中,公司結合實際修訂完善防汛工作應急預案,組織人員實行24小時堤壩巡護。2021年累計出動車輛181臺次,人員525人次,加固河堤1.6公里,使用石料1020方,購置救生衣500件,保證了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星海橫流,歲月成碑,黨和國家從來沒有忘記過林業工人。70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烏蘭夫,時任林業部部長羅玉川,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王建功,時任國家林業局局長王志寶,時任中國農林工會主席李茂,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群,時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巴特爾,時任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廳長哈倫等領導相繼到圖里河視察指導工作,激勵圖里河務林人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公司黨委、公司先后獲得“全國林業戰線紅旗局”“森林撫育百萬畝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企業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森林資源監督先進單位”“自治區級文明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70周年興安脊梁”等多項榮譽稱號。
70年開發建設,70年薪火相傳;70年風雨兼程,70年春華秋實,70年的輝煌已載入史冊,站在新起點上展望未來,我們面前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英勇質樸的圖里河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踏著前輩的足跡,將在創新中發展,在轉型中崛起,在實干中擔當,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賡續傳承、奔向未來!
游客暢游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
七十載篳路藍縷走好以人為本民生路
70年的辛勤建設,圖里河務林人用勤勞的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近年來,公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收入水平、完善保障體系、促進和諧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由于歷史原因,林業職工收入低、看病難,保障體系不完善成為林區職工最大隱憂,為此,公司完善職工多重保障體系。1986年10月,勞動制度改革,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企業職工實行待業保險制度(即失業保險),合同制工人和企業分別繳納退休養老金;2008年至2010年,公司為職工參保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個險種,即“五險”;2011年,為職工繳納住房公積金;2017年,職工實行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2018年,為職工投保國壽綠洲保險,實現“六險二金”保障模式,使基本保障與補充性保障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1年,公司為職工配比繳納住房公積金7227萬元,企業年金3556.83萬元。連續8年免費為職工注射森腦疫苗。
實現工資連年增長。公司在經濟緊張的條件下健全完善工資增長機制,在1992年至2021年的工資調整中,都本著向生產一線苦、臟、累、險、差崗位傾斜的原則,對生產工人的計件單價進行41次調整,一線職工收入逐年提高;進行23次崗位技能工資標準調整,連續17年為在崗職工增長工資,年工資增長率達到10%以上,職工工資兌現率達到100%,工資由人均年2479.00元提高到人均年7.48萬元。特別是近十年,職工年均工資增幅達到2.6倍。
扶貧幫困送溫暖。在“扶貧助困送溫暖”、領導干部“一助一”“金秋助學”等多項活動中,公司黨委、公司、公司工會在持續投入的基礎上,從2013年累計發放幫扶慰問金1150.6萬元,有效落實“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四送工作。2022年開展“致敬勞動、情系職工”主題送溫暖活動,為225戶困難職工送去慰問金13.2萬元。開展“情系一線·春送崗位”慰問活動,為一線職工送保溫飯盒530個,為各瞭望塔、檢查站送醫藥箱24個。推進職工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構建服務職工長效機制。
提升職工幸福指數。公司緊緊抓住林區“雙新”建設、“棚戶區改造”“林區城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大機遇,在經濟上大投入、布局上大調整、硬件上大改觀、民生上大提升,逐步優化生產生活環境。棚戶區改造的6年進程中新建、改造、維修9254戶,面積達52.1萬平方米,企業投資配套小區道路12.41萬平方米。在“林區城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打造以西尼氣為代表的“林城人家、特色林場”等,公司僅拆遷補償一項投入金額高達2326.13萬元。兩項工程中企業投資配套小區道路12.41萬平方米。
公司還以“光亮工程”“飲水工程”“溫暖工程”為載體,先后5次安裝街道、小區路燈429盞;爭取并落實國家經營性投資115萬元,對職工飲水設施進行改造;新建燃煤熱水鍋爐房1座,新增4.2M W熱水鍋爐2臺(20噸)及附屬設施。出資100余萬元,對部分樓房的供暖系統、供水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投資278萬元會同棚戶區配套資金新建鋪設水管網7988米,新建給水管網1903米,排水管網772米,鋪設供暖管道1020米,排污管道1650米。在“兩供一業”移交之后,公司依然把鎮區環境衛生當作自身責任來承擔,各單位按照責任區常年清理積雪、垃圾已成為常態。2021年,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籌措資金259萬元,完成10項重點民生項目,讓改革成果惠及職工群眾。
線上直播銷售
以水滅火
修路